本报杭州专电(记者龚哲明)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还没有像国外高校那样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昨日,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陈大申向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应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据统计,去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数达到19.3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目前仍未就业的还有1.3万人左右。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就业高峰的集中到来,加上历年来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
大学毕业生就业客观上还存在五大难题:高校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滞后性,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大学毕业生自身缺乏准确定位,就业心理期望值过高;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的区域性选择差异显著,大多不愿意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和社区、农村工作;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欠缺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中也存在一定误区,如过分关注文凭等。
陈大申在提案中建议,必须建立就业指导系统研究,推行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思想指导、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并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