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东亚银行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0.5% 与宣传差16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1月18日 16:5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本报记者王琦

  新年伊始,理财大战烽火再起。银行急不可耐地亮出自己的理财产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赛似的往上抬,10%、15%、18%、20%……最高的效益高达30%。

  东亚银行此前发售的一款黄金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0.5%,而产品销售宣传时,标注的预期收益为8%,两者相差16倍。无独有偶,同样是东亚银行,去年到期的一款挂钩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仅为零,先前宣传的年“预期收益率”是6%。这两笔收益率着实伤透了投资者的心。

  “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让人捉摸不透的术语,套走的不仅是投资者的资金,更多的恐怕是银行信誉的透支。而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无疑给投资者当头泼上了一盆冷水,同时将“谁来监控理财产品风险”的问题抛上桌面。

  理财产品为何频现零收益?

  去年到期的东亚银行低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是——美元6个月期汇率挂钩型产品。该产品的投资收益与英镑兑美元汇率挂钩,由于该产品看好美元升值,不料市场行情正好与产品设计相反,美元一路下跌让投资者颗粒无收。东亚银行此前的一个黄金挂钩理财产品也出现了收益率偏低的情况,这款名为“黄金价格按日计息商品挂钩保本投资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率仅为0.5%。

  东亚银行南京分行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坦承,该行去年的确有些理财产品收益率很差,主要是入市的时机、以及市场行情不佳所致。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银行近期还将推出一款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三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预期年收益12%,但一旦三支股票没有达到规定的预期表现,投资人将会是零收益。

  如果理财产品收益率为零,其实就是负收益,这还不包括一年来CPI上涨因素。对此,东亚银行给出的解释是,投资者必须自己看好相关理财方向,自己没信心或者不看好最好别理财。

  提高预期收益只为营销?

  让人困惑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银行先前是否是夸大其辞呢?

  据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涉及股票、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多个领域,银行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是根据募集的资金以及相关投资领域的市场收益预期,按照概率设计出来的,没有一个定数。也就是说,所谓有受益率只是一个算术方面的数字,实际上这个预期收益率与实际可能差距很大,甚至背道而驰。

  对于急于想以钱生钱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直观看到的首先是银行卖产品时宣传的预期收益率。例如兴业银行最近正在售一种理财产品,宣传时称“年预期收益率在15%至20%,上不封顶”,给人的感觉是这款产品最低收益率也在15%,运气好的还会突破20%,而实际并非此意。

  据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个金部经理樊晓江介绍,有的理财产品宣传时的高收益并非是年收益,而是产品运行几年过程中的累计收益,很多市民没弄明白就被忽悠了。根据有关法规,商业银行可售卖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两大类理财产品。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利率的保证收益率,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甚至不能承诺客户投资本金的100%安全。这也就意味着,理财产品依旧有较大的风险,投资者是赚是亏都与银行无关。

  问题的关键是,投资者不是专业人士,他们最相信银行的推荐和产品宣传。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理财经理介绍,个别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一看到自己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其它银行低,就会将预期收益率提高到实际收益率的数倍,以此达到营销的目的。

  银行靠良心信誉推销产品?

  那么理财产品的收益信息公开有没有刚性规定,这其中会不会有银行侵占客户收益的情况呢?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发现赚了多少根本查不到!投资者即使对“预期收益”这种文字游戏持默认态度,但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颇有微辞。

  据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李伏安介绍,对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国银监会曾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求银行把客户委托理财的资金与银行其他资金区分开来,独立运作。

  但据了解,不少银行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财产品开发上,而理财产品维护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没有跟上,这也是理财信息披露不及时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不少理财产品挂钩海外市场,很多海外数据属于非公开的,较难做到每日更新。

  那么如何去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坦言,一次失败的理财即使没有经济法律上的责任,但无疑会导致投资者和银行两输的结果。投资者会排斥银行的产品,包括可能带来高收益的产品,而银行则会失去客户。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者损失的是有形的金钱,银行方面损失的是无形的信用。

  至于银行侵占客户收益问题,银行界人士表示绝无可能,除了由专业财务公司监管等硬性规定外,这还涉及到银行的信誉问题,银行断不敢公然造假。

  第三方理财评级何时出台?

  该专业人士还指出,尽管银行如何运用客户的资金,如何公布收益,如何向客户证明收益真实可信,投资协议中都有明确规定。而且根据协议,银行也会出具独立第三方的审计报告,但这些报告却往往滞后,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专家呼吁,银行除了及时准确报告收益外,还应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告诉客户资金运作的具体情况,以此来消除市民的投资疑虑。

  该专业人士特别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内市场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对银行服务和理财产品进行评级,一方面对银行有个约束,防止他们因为不必为“预期收益”负责而变得随心所欲,同时给投资者选择银行和理财产品时提供参考。

  主管部门监管为何缺失?

  去年年底,银监会发出《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对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管理规定作出调整,业内人士据此认为,此举意味着监管层对个人理财业务放开监管尺度的同时,亦加强风险监控和预防,有利于理财产品健康发展。

  但监管层放开监管尺度,就意味着监管的力度有所降低,这样,会不会出现监管不力,甚至监管缺失的情况呢?在东亚理财产品的监管上,有没有这样的因素呢?不少消费者对此也抱有疑义。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银行的“婆婆”有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两家,但实际上现在主要承担监管责任的还是银监会。然而,出于种种原因,银监会提的要求多,但真正对某一家银行、某一项理财产品进行个别处理还有难度,特别是一项产品并没有违规操作,只是具有某个瑕疵时,就很难进行“叫停”。这也和“放开监管尺度”的趋势不违背。

  另一位业内人士称:这有什么管的,一项产品不理想,市场就不会认可,就必然自生自灭。

  然而,越是这样说,留在消费者心头的疑虑就越是挥之不去。

  正确看待银行理财产品(外界声音)

  与银行存款相比,理财产品因为其更高的收益而受到大众的青睐。但由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近几年才推出,同时,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金融专业知识,可能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忽略了可能出现的风险。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呢?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004年以来,我国理财产品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理财产品的创新也日新月异。仅光大银行从2004年至2006年就推出150多种理财产品,今年2月至3月发行了35种理财产品,3月份个人理财产品销售过百亿元,这些产品的期限一般在3个月至2年,预期收益也较高。

  普通消费者往往容易将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与在银行存款视为同样的行为,认为都有银行的信誉作担保,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张旭阳表示,购买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行为,与存款截然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依附于特定的市场条件和产品结构。既然是与市场相联系的产品,当然是有风险的。目前,大家对股票市场投资的风险已有较充分的认识,“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观点已深入人心。对于理财产品,消费者也要树立“理财有风险”的投资理念。

  当然,银行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也有责任向消费者充分提示风险,防止误导。对此,银监会已作出了特别的要求。

  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对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不同的产品风险不一样,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对于如何购买理财产品,民生银行(14.88,-0.17,-1.13%,股票吧)北京管理部的理财经理陈红华建议,要综合考虑安全、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并合理分配资金,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比如,退休家庭或中低收入家庭建议购买低风险产品;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消费者,可选择外汇买卖获取利差;对于有出国需求的可通过外汇买卖换取该国币种,也可将手中低利率外汇换成高利率外汇,获取息差;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要根据资金需使用的时间,选择期限合理的产品,一定要备足周转金,以备不时之需。

稿源:  编辑: 崔燕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专题】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
【专题】 手机漫游费
【专题】08春运
【专题】导演张元涉毒
打捞南海一号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