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浙江一山村创“无塑料袋村” 村民稻草捆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1月14日 09:46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在珠岸村,有毒塑料袋被贴上墙,供村民辨认。

 
村民用稻草捆肉。(顾春/摄)

  核心提示

  获得2007年度绿色中国人物提名的陈飞,是浙江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村民。他倡导推广“重提菜篮子、拒绝塑料袋”行动已经7年。在陈飞的影响下,珠岸村自2005年开始创建“无塑料袋村”。

  两年多过去了,这个村情况如何?塑料袋真的绝迹了吗?

  “我们处于被塑料袋包围的世界”

  塑料袋在珠岸村并未绝迹

  走进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第一个感觉便是干净:地面几乎看不到垃圾,没有到处乱跑的家禽。

  村里一条小河,清清的水面上浮着几张木筏,上面种着净化水质的美人蕉——这是村里人从外面学来的植物净化设施。

  引人注目的是,在进村就能看到的墙上,竖着一块大大的“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的牌子。村委会主任陈顺友说,“无塑料袋第一村”是珠岸村为自己树立的目标。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这里并不是一个塑料袋完全绝迹的场所。垃圾桶里、田间路旁,偶尔还是会发现它们的踪影。

  在村里,记者看到几个临时搭建的服装摊位,挂着黑色的塑料袋。这是明显的有毒塑料袋。陈顺友一看就急了,到处找摊主,“得跟他们说这个不能用”。

  村里最大的一爿小店,卖菜和各种生活用品。老板叫陈丐飞,小店墙上挂着三种袋子:纸袋、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

  “我们村有近900户人家,家家有菜篮。村民来买菜一般带篮子。有没带的,我准备了菜篮借他们用。其他只要装干货我都给用纸袋。少数不可降解塑料袋是给有水的商品用的。”陈丐飞说。

  珠岸村里也有塑料袋,这个“无塑料袋第一村”名副其实吗?

  “没有办法,我们村也做不到完全无塑料袋,这是因为整个大环境。我们处于一个被塑料袋包围的世界。”陈顺友无奈地说。

  他举了几个例子,外面亲戚来访,带礼物来,肯定有塑料袋包着;这个摊位是流动的外地客商来摆的,只能见一个劝说一个;而大多数商品本身就有塑料包装。

  “但无塑料袋一直是我们的目标。这几年,村里人一直在有意识地少用塑料袋。”陈飞说。他认为,现在塑料袋在村里是“少量、合理”存在。

  “外面人都说陈飞是傻子”

  7年来,他跑了19个省送菜篮子,花了几万元的积蓄

  珠岸村边,是楠溪江。冬天的阳光下,江水碧绿,疏林横斜。陈飞说:“你看这样美丽的江水,以前江边树上可都挂满了塑料袋!”

  眼前这个农民黑黑的脸膛,粗糙的大手,说一口带温州腔的普通话,实在想不出,他怎么能在7年前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

  “就因为农村塑料袋越来越多,污染了我山清水秀的家乡。有一天儿子从网上下载资料给我看,说塑料袋还有毒。我一下就坐不住了,觉得我得管这事儿。”

  于是陈飞开始行动,在村里挨家发放塑料袋有毒的资料,呼吁大家恢复菜篮子,拒绝塑料袋。当时很多村民不理解,家里人更反对,“外面人都说陈飞是个傻子。亲戚都劝我别干这事了,我一个农民,怎么管得了大家用塑料袋呢?”

  过去7年,陈飞跑了全国19个省送菜篮子,花了几万元的积蓄。第一次去集市送篮子,大家都觉得他疯了,一天就送出去一个。

  陈飞决定做点更实在的事情,他首先要改变村庄脏乱面貌。

  “以前我们村,塑料袋到处都是,风一吹,满天飞;河道成了垃圾场,堆满了垃圾,臭不可闻,夏天要捏着鼻子走。”陈丐飞说。

  2004年,陈飞回村出钱雇人,为村里清理河道垃圾。这一清吓一跳,花了一星期才清完,挖出来的垃圾装了100多车次的拖拉机。

  “挖出的垃圾我让村里人看,河底不知多少年的塑料袋,挖出来还是崭新的,要烂掉,得多少年啊!把土壤、水全部污染了。这样边做边说,动员大家接受我的理念。”陈飞说。

  陈丐飞是最早一批被陈飞的环保理念说动的无塑料袋拥护者。“他总来说,因为管住了我们小店就管住了大部分塑料袋的源头。我觉着他说得有道理!刚开始试了不少老办法。比如恢复用稻草扎肉,又结实又环保;我老婆自己做纸袋装食品,你看,就是这个!”陈丐飞掏出一沓泛黄的纸袋。

  刚开始的推广不容易。“村民接受不了,说我们农村还搞这个,不方便,没必要,也做不到。还有些特别倔强的,看我们小店不给他用塑料袋,就自己揣着塑料袋来买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环保行列。尤其是2005年初,竖了“第一村”的牌子后,很多村民开始珍惜自己村的荣誉。

  “我们村能做到,其他地方也能”

  对环保的理解和实践,直接影响了孩子

  国家日前要求,今年6月1日起,商场不得提供免费塑料袋。连同陈飞在内的珠岸村村民都觉得“这下我们腰板更硬了”。

  陈丐飞说:“等这个禁令实现,我估计我这儿仅有的塑料袋也会不见了。”

  村民对环保的理解和实践,还直接影响了村里的孩子。

  村口就是珠岸村小学。六年级的叶素素说起塑料袋的危害头头是道:塑料袋由不可降解的化学材料生产,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会腐烂,污染土壤;焚烧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污染大气;用有毒的塑料袋包装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叶素素的知识来自村里经常进行的环保宣传。村里隔几十米就有环保宣传牌,每户人家都能收到环保宣传资料。学校也很注意培养环保知识,不仅老师经常讲,还多次邀请陈飞等来校为学生们做环保讲座。

  有了环保知识的孩子开始观察周围环境,并主动去宣传环保。“我们家都用菜篮子买菜。有时亲戚来我家,使用塑料袋,我都跟他们说塑料袋的知识,让他们也不要用。”叶素素自豪地说。

  “环保理念是最宝贵的财富。”陈飞说。

  2006年8月4日开始,珠岸村老年协会300多名老人自觉行动起来,成立了一个环境保护监督小组。每天两位老人作为环保监督员,在全村进行环保监督检查。他们对各家小店是否推广纸袋、拒绝塑料袋、垃圾是否倒在指定位置等日常行为进行检查。

  去年底,珠岸村村民自发筹款,买来100公斤竹子,编织了一个高2米、直径1.5米的特大菜篮子,陈列在村祠堂的戏台上。这个篮子上写着“重提菜篮子、拒绝白色污染”的大字。这个菜篮子,提醒着珠岸村村民继续在环保之路上前行。

  “拒绝塑料袋,珠岸这么个小农村做得到,我相信其他地方也做得到!”陈飞说。(顾春) (来源:人民日报)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报道
塑料袋有偿使用办法将公开征求意见   2008-01-12
塑料袋全球“失宠” 有偿使用成风尚(图)   2008-01-11
超市塑料袋不再无偿使用 国家鼓励发放免费布袋   2008-01-11
解决“塑料袋”问题应兼顾环保与公平   2008-01-11
禁发免费塑料袋引争议 治染成本谁来担?   2008-01-11
破解塑料袋污染难题还有没有“奇招”?   2008-01-11
破解塑料袋污染难题还有没有“奇招”?   2008-01-11
禁发免费塑料袋引争议 治染成本谁来担?   2008-01-11
封面话题:口头环保遭遇塑料袋   2008-01-11
全国范围清剿白色污染源 超薄塑料袋禁止使用   2008-01-11
塑料袋全球“失宠” 有偿使用成风尚(图)   2008-01-11
纸袋、塑料袋各有利弊   2008-01-11
塑料袋全球“失宠” 有偿使用成风尚(图)   2008-01-11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打捞南海一号
东北虎园内被猎杀
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新总统
男子趁错提款171次
公交改革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