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塑料袋”问题应兼顾环保与公平
新华网深圳11月21日专电(记者彭勇)深圳试图立法叫停无偿使用塑料袋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深圳利用经济手段,将环保成本分摊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开支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不失为一种创新。但如果政府自己专门负责罚款,不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来,就有懒政之嫌。
无偿使用塑料袋之所以能够风行近30年,成为很多人无意识的生活习惯,其根本原因在于形成了一整套利益格局:消费者得了方便,不再需要拎着大包小包去购物;商家通过免费送袋的方式吸引了人流,价格成本又在接受范围之内,何乐而不为?生产厂家也发现了新的商机,由此刺激了一批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个看上去“皆大欢喜”的利益格局最大的输家却是资源和环境。链条终端的消费者由于是无偿使用,随手丢弃塑料袋成为很多人的恶习,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有关资料显示,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也在20亿只以上。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塑料袋中有多少是真正派上用场?有多少又是“随风飘逝”的?
深圳以立法手段叫停无偿使用塑料袋,让消费者和商家为此付钱,但不少老百姓有意见:政府去哪里了?为什么都是我们买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如果撇开政府应该扶持环保塑料袋产业、政府财政应该予以补贴等责任,单单强调5万元的罚款,那么政府的决策难免有简单和粗暴之嫌。
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应当赶快进行调查研究,出台可行的配套意见,重建新的利益格局,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同时呼吁消费者改变滥用塑料袋的陋习,与民间的爱心环保力量一道共同解决危害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