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封面话题:口头环保遭遇塑料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1月11日 16:11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封面话题:口头环保遭遇塑料袋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民众的环保意识在增加,而政府也在通过立法等手段进行努力。对于很多人来说,环保还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

  口头环保遭遇塑料袋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民众的环保意识在增加,而政府也在通过立法等手段进行努力。

  日前,深圳市就塑料购物袋收费征询民众和商家意见。根据计划,经营者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袋,或未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者购物篮的商家,将面临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减少污染,显然好事一桩!不过说起来好办,做起来可能就困难,收费似乎让消费者增加了金钱付出,严控似乎也让消费者生活添了不便。

  本报调查了一些地方对塑料袋收费的态度和行为,发现许多国人对于收费倒是有了不少反对的意见。其实,不仅是因为塑料袋收费,在生活方式的各种细节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人们啊,也就是用着塑料袋的嘴说着绿色的事儿,

  环保,对于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

  当塑料袋成为一面镜子

  见习记者华璐记者石磊

  一个塑料袋,一场暗战。台面下涌动的,是嘴巴与行动的博弈。

  11月,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布《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下称《草案》)按照《草案》规定,深圳市将实行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如果经营者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袋,或者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时,没有同时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者购物篮的,将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环保部门的出发点主要是因为塑料袋的危害太大了。”深圳市法制办经济法规处处长曾穗生解释。在深圳,350多家大型商业网点一年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保守估计有17.5亿个。与购买行为如影随形的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却是触目惊心。“大部分塑料袋不可降解,对空气和土质都会有很大的污染。”

  《草案》的推出,其实早有预兆。在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张云东曾提出能够在大型商场、超市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建议,同时设立“无塑料袋日”。

  深圳市以高姿态正面与“白色污染”宣战,可就在同一个月,一河之隔的香港却在塑料袋战争中败下阵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给胶袋?”

  “先生,对不起,为了环保,从今日起百佳超市不再主动为顾客提供胶袋。如果你的确需要,我们建议你为每个胶袋捐出2角钱。”

  11月19日,又一个周三,香港某4A广告公司职员成炜兴下班后步行到中环花园道的百佳超市采购,始料未及地遇到了新问题。

  “你们即是变相略水(骗钱)!”看着在收银台上挑了半天选出来的啤酒、鸡蛋和卫生纸,成炜兴虽然气愤,但还是乖乖掏出了1元港币,换来了5个塑料袋。而有的顾客,则直接将商品抱在怀里,骂骂咧咧地离开。

  “我很支持环保,但要我多出钱?No way!”当晚,成炜兴在MSN上号召朋友抵制百佳。

  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从11月19日起停止主动向顾客派发塑料袋,只会在顾客提出要求时,提供可降解的胶袋,同时呼吁顾客按每个胶袋捐款两角钱用作环保工作。据百佳公布的数据,政策如果顺利实行的话,1年可以减少大约5000万个塑料袋。但接下来的一周,香港各大媒体轮番发表评论炮轰百佳超市“塑料袋收费”的举措,质疑百佳处理环保基金善款方面缺乏透明度。

  11月25日,百佳宣布计划流产。其公关部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停派塑料袋计划推出后受到外界抨击,管理层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决定终止这项筹款计划。就此事,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认为,事件反映推出环保措施需要更多准备及社会共识。

  商家不愁顾客忧

  商家考虑推广“塑料袋有偿使用”失败,不过,香港没有放弃,他们在考虑以政府力量改变市民的消费习惯:开征塑料袋税。

  今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提议对塑料袋征收0.5元的税收。特区政府认为,开征塑料税能形成直接的经济刺激,鼓励消费者减少滥用塑料袋。虽然该项提案目前仍未提交立法会投票,但据消息人士透露,方案已获得普遍认同,预计最快明年底实施

  而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看上去似乎也挺美。

  “虽然公众咨询在上月底就已经截止,但市民的反应非常积极。”曾穗生表示,收到的意见当中大部分对塑料袋有偿使用表示支持,但也有小部分提出了异议。“比如有的人就会质疑,为什么塑料袋的费用要摊到消费者身上,而不是由商家承担。”

  对于条例的推广,曾穗生已经预料到具体操作时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随后会针对市民意见对条例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调整,争取在明年将草案提交人大审议。”他认为,该条例实施遇到的另一个障碍很可能是商场和超市,因为它们担心强制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会影响生意。

  统计显示,深圳大型商场、超市是塑料袋消耗的主力军,其中深圳万佳、新一佳、沃尔玛月均塑料袋使用量分别超过25万个、18万个和10万个,其他较大商场、超市的月均使用量也超过5万个,数量惊人。

  “一旦强制推行塑料袋收费政策,刚开始顾客肯定需要一段适应期,甚至可能有抵触情绪。”深圳万佳百货负责人认为,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所用的塑料袋也是超市提供的重要服务,尽管担心收费可能“赶”走一部分消费者,但是如果政府立法,整个行业全部对消费者收费使用塑料袋,他们会支持。

  深圳沃尔玛超市是减袋行动的先行者。早在今年8月至9月期间,深圳沃尔玛全线举行环保倡议活动,前来商场购物的市民如果5次不要商场的塑料购物袋,就可以领到一份精美的小礼品。沃尔玛方表示还将推销便宜的环保购物袋,希望大家能逐渐养成少用塑料袋的习惯。

  与商家的顺势而为相比,“上帝”们则显得忧心忡忡。

  深圳公务员姜先生就不太乐于见到《草案》通过。“一个大男人,每天都拿着个购物袋上街,多不方便啊!”

  “现在什么都在涨价,塑料袋就算只卖一两毛钱,小数也怕长算。”白领卞思思刚结婚,每天都在为小家庭的开支精打细算,她并不觉得自己少用几个塑料袋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污染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还有科学家去解决。我们小市民出不了什么力气。”

  我有那么重要吗?

  大多数市民都像卞思思一样,认为自己多用几个塑料袋,地球又不会变怎样。

  然而12月4日,英国BBC电视台时事与新闻栏目的监制Jeremy Bristow带了一部名为《我们能拯救地球吗》的纪录片来到广州,描绘了继续放任全球变暖的未来地球的前途,给参加这天研讨活动的广外高级翻译学院的李春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Jeremy Bristow在过去的12年里潜心致力于环境纪录片的研究与制作,2006年《我们能拯救地球吗》在BBC一套和探索频道的播出,引起了英国全国观众的高度关注,创下了当年的高收视率。在片中,Jeremy Bristow遍访科学家,为我们描绘出当今人类和地球未来令人沮丧的前景,由于人们不环保的生活方式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未来50年海啸将会频繁发生,城市逐渐被海洋吞没,空气中二氧化碳融入海洋使海水变酸,生物链受到破坏,到2100年,全球一半的动物将灭绝。

  全英国最具说服力的电视主持人大卫在镜头前严肃地说,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可能会葬身海底。“去改变这种现状,不管个人还是集体。”大卫说,他教人使用环保购物袋,把家里电器的总电源关掉,每次煮一杯开水而不是一大壶泡茶。

  李春玲表示,自己是个有环保理念的人,比如不用一次性快餐饭盒和筷子,但她也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有时并没有在生活里坚持环保的生活方式,因为觉得偶尔不环保可能并没有太大影响。她和大多数身边的人一样,习惯做口头环保者。

  英国著名市场咨询公司tel曾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表明,依据个人环保的行动力区分,环保者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超绿者”(very dark green),“深绿者”(dark green),浅绿者(pale green),最后是“口头环保者”(armchair greens)。

  口头环保者无处不在,即使有时身受其害,转脸也忘了环保从自己做起的重要。家在广州工业大道南一栋小区顶楼复式单位的曾伟忠,只听说过地势低会被水淹,而从来不知道住在顶楼也会发大水。8月25日傍晚,一场暴雨夹着闪电袭击广州,他家的天台积水到了腿肚子,雨水灌到房间里,所有的木地板全被泡得翘了起来,而导致这场大水的主因竟然是,天台去水口被风吹来的塑料袋堵死,水完全无法通过管道流下去。现在的曾伟忠,仍然是塑料袋的忠实拥趸,垃圾也是随便丢出门外,至于环保,有那些名人在做啊,“我们老百姓做不做有什么重要啊?不是也有人一到地球日就去捡塑料袋嘛。”

  志愿者眼中的口头环保者

  在女生林琳看来,到沙滩去捡塑料袋的行为“很作秀”。林琳是厦门大学环境管理系研一学生,厦大减袋小分队的负责人。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她带领的减袋小分队选择在这天成立。“白色污染提了这么久,很多人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塑料袋的危害,还有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塑料袋最早是一名欧洲的工厂主于1902年发明的。由于其方便易用,价格低廉,因而几乎无处不在。自塑料袋诞生之日起,它注定了是“即用即弃”的消耗品。

  小小塑料袋,风靡全球近百年。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曾热情讴歌这一“便民举措”,认为这开启了消费史上的新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变成了大麻烦。英国《卫报》曾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

  在塑料袋的诞生地欧洲,它早就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列在了禁用和限用物品名单之内。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是对塑料袋亮着绿灯。即便在美国,除了旧金山通过了停用化工塑料袋的法案外,其他地区至今在这方面仍难有建树。

  “不知道深圳那边能不能实施起来,如果政府立法的话,也能让更多的人来适应(塑料袋收费)。”林琳的亲身经历告诉她,口头环保,行动免谈的人不在少数。

  今年9月5日,厦门无塑料袋日,林琳组织一群志愿者在两家厦门沃尔玛超市宣传“减袋活动”。那天,排队买价值一毛钱的环保布袋的顾客很多,在柜台直接对志愿者发火的顾客也不少。“有的直接就指着我们的鼻子骂神经病,店员没办法只好免费给他塑料袋。”(活动规定当天塑料袋每个收费0.1元)

  与外面的人群相比,林琳本来对校内的学生更抱有信心。今年5月,减袋小分队发出了1181份有关塑料袋使用的环保问卷调查。“对于有偿使用塑料袋”的问题,得到了50.5%的支持率,无所谓和反对者各占21.1%和2.2%。

  在数据的支持下,12月2日,林琳将活动移到校内进行。她形容,活动当天十分成功,校内两家超市节省下3000多个塑料袋。不过,当晚校园BBS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反对的理由大同小异,“无非是为什么要有偿使用,收费的去向等等。”

  小小塑料袋,在这个时候简直就成了一面镜子。在林琳看来,这些人都是口头环保者,他们最大的特征是——光说不练。口头上关注环保议题,实际上这些想法却没有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

  在茶余饭后的谈天说地中,环保是热门谈资,“口头环保者”往往鄙视政府的不力和企业的无良。但却忘了,对环境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始终只有一个个独立的民众。

  今年的诺贝尔环保奖得主,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自己制作并主演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用动画讲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如果一只青蛙跳进温水,再慢慢把温水加热煮沸,它就不会动,即使水温不断上升,它也不会动,直到有人把它救出来……

  “我们人类的集体神经系统和青蛙的有些类似,如果遇到突然的危险,会断然采取措施,但如果面对渐变的危险,即使变化的速度很快,我们仍会呆在那里,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任何措施。”戈尔警告我们。但问题是,谁会来拯救人类呢?

  没有谁,只有人类自己。

  欢迎订阅南都周刊,邮发代号45-139。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稿源: 南都周刊  编辑: 崔燕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打捞南海一号
东北虎园内被猎杀
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新总统
男子趁错提款171次
公交改革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