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央行年内第六次加息 房贷利率累计涨幅较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2月21日 11:04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李若愚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宣布,从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

  根据决定,自2007年12月21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达到0.7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央行表示,此举旨在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9%,创今年月度新高。1至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

  央行负责人表示,200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受食品、能源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为稳定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替您算账

  房贷利率累计涨幅大

  虽然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但由于今年央行已经5次加息,贷款利率的累计涨幅不小。针对浮动利率房贷,除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少数银行外,多数银行从第二年初开始执行新利率。这意味着,在明年初,许多贷款购房者的加息效应将一次性显现。

  今年初,5年期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84%,至今累计上涨幅度达到0.99个百分点。根据相关规定,对于购买首套房且资信良好的客户可以执行0.85倍的最优惠利率,即对基准利率打“八五”折。目前,5年期以上的最优惠利率从年初的5.814%上涨到6.6555%,累计涨幅为0.8415个百分点。根据工商银行的理财计算器,如果年内不再调息,以30万元20年期的房贷为例,采用等额本息还款并执行最优惠利率,则明年月供款比今年初将多出约147.04元;如果执行基准利率,则明年月供比今年初将多出约180.5元。

  专家解读

  引导居民多存定期存款

  本次活期存款利率5年来首次下调,而一年期以内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大。专家称,这意在提高短期定存的吸引力,在给予储户更大实惠的同时,缓解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局面,间接给股市和楼市“降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昨日表示,央行希望以此缓解存款“负利率”对居民的心理压力,稳定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此前,央行曾反复强调,必须防止通胀预期演变为现实的通胀。

  央行昨日披露,今年第4季度的调查显示,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居民比例由1季度的39.6%上升至46.3%。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为30.2%,比上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这显示出,经过连续加息,居民对存款利率的认可程度逐步提高。

  在宏观层面,曾刚指出:短期定存和活期的利率一升一降,势必吸引居民和企业更多地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央行希望以此锁定一部分活期存款,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状况,而流动性过剩正是推高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

  银行股受较大影响

  “这次调整可以称为非对称加息。”曾刚指出,本次贷款利率上调的幅度远远小于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将产生较大的影响。6个月期贷款利率仅上调0.09%,1年期上调0.18%,1至3年和3至5年上调0.09%,5年期以上不上调。曾刚称,目前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存款利率上升意味着银行经营成本提高,但贷款利率并没有相应地上涨。

  银行股是左右股市大盘指数的重要板块。此前,国泰君安等多家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下调明年银行股的盈利预测。不过,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股市的反响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市场参与者对加息已经有充分的预期,加息的影响已经提前消化。他认为,加息的正式公布反而会平抑市场不明朗的心理,市场将以积极的心态加以解读,即:本次加息意味着央行会用市场手段进行调控,而不是单纯依靠紧缩信贷等行政性手段。事实上,行政性手段对股市的“杀伤力”更大。

稿源: 北京晨报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东北虎园内被猎杀
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新总统
男子趁错提款171次
公交改革
08贺岁片抢档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