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讯(记者王明芳) 11月15日, 《学习贯彻十七大科学发展看宁波》10网联合采访组开始本次活动的第二站镇海的采访。10网记者先后采访了全国社区建设先进集体——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和探索农村社区化建设新模式的典型——蛟川街道棉丰村。后大街社区和棉丰村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给记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篇:
棉丰村农村社区化管理新探索
这些天,蛟川街道棉丰村新棉丰人党支部副书记季飞忙得不亦乐乎,党的十七大会议召开后,他就忙着组织辖区内的流动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村里人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个家长里短的,都会来找我们这些流动党员帮忙,学习十七大精神,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季飞说。据了解,成立新棉丰人党支部,让新棉丰人党支部来服务和管理当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棉丰村在农村社区化进程中的一个有益尝试。
11月15日下午,棉丰村服务中心,村民陈长根告诉记者,社区化管理促进了新老棉丰人的和谐。(王明芳摄)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出现了城乡交融、半农半城的新区域,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宁波市镇海区通过老村庄新社区“对接”,成功探索了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新途径。
半城市化地带的管理难题
棉丰村地处镇海西郊,毗邻镇海炼化、石化三公司等多家大工程单位,村党委书记胡茂钿说,“村里有农村户籍人口1505人,而居住在本村的大企业大工程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有1万多人,是本村人口的7倍多。”胡茂钿说,由于征地招工等多种原因,村居住人员非常复杂,除大量外来人口外,本地户籍的许多家庭成员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有的男人进厂务工,女的下地干活。这种特殊的居民结构,带来了社会治安、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等难题。
为此镇海提出了“三加三加一”对策。所谓“三加三”就是在原来的村党委、村委会和合作社的基础上,相对应地新建3个组织,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一是以外来人口党员为主,建立党支部;二是以外来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主旨,建立管理委员会;三是由棉丰辖区29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成立共建理事会。最后一个“加一”,就是区和街道将政府管理职能延伸,在棉丰村建立社区工作站。
外来人不再有“两张皮”感觉
来自江苏邳州的高翔(左一)在棉丰村创业致富。2002年赤手空拳的高翔来到棉丰,从50元的本钱起家,如今已拥有2辆货车。最近,高翔向新棉丰人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 11月15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翔发自内心地说,党的政策好,棉丰村对外来务工者一视同仁,入了党,他要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致富。(王明芳摄)
以前外来人员在棉丰村居住,有“两张皮”感觉,以为自己是外来户,人生地不熟,就靠老乡抱团,互相照应,甚至引发聚众斗殴。胡茂钿说,建立新的党支部和管委会后,外来人员觉得有了依靠。
棉丰村和谐新图(王明芳摄)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季飞,今年44岁,在棉丰村打工已有14年,为人正派公道,在群众中有威信,经群众推选和组织任命,担任了棉丰村新棉丰人党支部副书记和新棉丰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他说,由于身份和文化的差异,以前外来人在村里发生纠纷,当地村干部做工作比较困难,现在有了新棉丰人的组织,遇到类似情况便于沟通。
可爱的新棉丰人下一代(王明芳摄)
网格化“三合一”村庄成社区
“在农村设立社区工作站,也就是将城市公共社会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和转移。”镇海区民政局长洪裕军说,我们以居住人口每800至1000人为一个单元,将棉丰社区工作站划分为12个片区,每个片区落实一名社区工作者,工资报酬和办公费用由财政部门承担,不增加村里负担。洪裕军说,以前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在农村也按一定比例配备专管员,但各司其职,力量分散,现在我们将这些功能合而为一,以片区为基点,实行网格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