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昉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更加注重自身的生存环境,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知道,个人的生活方式能够引导市场,13亿人的消费行为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走向。很多生活方式伴随着现代生活而来,其中有些是需要反省一下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不可逆转的,人类有时也要学会“退步”。何谓“退步”?就是退到历史深处,向历史借一双眼,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观照今日的种种情境。如果是原来的好,原来的更合理,更符合生态文明,不妨回归原来的生活方式。这样的“退步”,其实是进步。试举数例:
重拾手绢。《丢手绢》的儿歌,还回响在耳边,可手绢已经离我们很远。一方绿色的手绢,象征着美好的环境。手绢作为饰品,缠在手腕上,系在袖口上,装在表口袋上,很醒目,也很时尚。媒体曾经发起过“重拾手绢”行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我们不能一面喊着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一面照样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巾。
重提菜篮子。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物,很难降解,一百年烂不掉。有个叫陈飞的村民,他编织了很多菜篮子,每家送一个,用坏了,可以换新的。七年间,他送出了9000多个菜篮子,家里的积蓄都花在这上面了。村民们开始不认同,后来接受了、习惯了。没有了白色污染,村里的河水也变清了。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菜篮子之歌”啊!现在“菜篮子”成了一个象征性的名词,实际已经看不到了。
重现自然植被。对于野草,要改变看法,把它当成绿化的天然资源。现在的绿化,误以为植被一定要人工栽培,花很多钱去栽种草坪,毁掉野草,使绿化成了投钱的“无底洞”。而国际上已流行“恢复自然植被”的理念和实践,人工栽种草坪的做法已被否定。“恢复自然植被”有着深厚的环境科学基础,花钱少,生态好,可持续性强,利于物种多样化发展。重现自然植被,收敛人迹,任野花野草自然生长,呈现出一派生机。
重回“走路年代”。看到汽车满街排队的景象,我立即想到这就是尾气上升,这就是令人窒息的污染源。要减少空气中颗粒物的悬浮,就要减少地面的热效应,使颗粒物降落下来,附着于植被和地面。而尾气排放是增加热效应的。要改变出行方式,出行有多种选择。我们的前辈很多是走路上班的,走出了一副好身板。如果距离不是太远,不妨走着去上班。
重归宁静夜色。前年去桂林,看到搞了很多灯光工程,一棵树几盏射灯。树也和人一样,将灯整夜开着,使植物受到干扰,还浪费能源,增加光污染,昆虫和小鸟也失去了栖息地。城市灯光搞得很亮,掩盖了夜色和山色。回想年轻时去桂林,夜色很宁静,周围可以看到黑黝黝的山色。城市的亮灯工程需要节制,莫让霓虹灯干扰了市民的清梦。宁静的夜晚,更适宜市民和植物的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