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6.5%;1-10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我们认为,在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速偏快、贷款猛增、CPI反弹的情况下,央行近期可能再次加息。
今年以来,CPI持续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就是食品,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一直远远高于非食品价格,也高于CPI的上涨幅度。而且,CPI的上涨基本呈现出以粮食、肉、蛋大幅度涨价为主要推动力量,并且逐月攀升的特点。由于全球性粮食价格上涨,在某些国家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又成为能源的部分替代品,因此,粮食价格还具有上涨空间;与粮食价格紧密相关的食用油、肉、禽、蛋价格也就具备持续上涨的动力。
由于本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出乎意料地同比上涨3.2%,比9月份高出0.5个百分点,较今年前几个月的上升速度也明显加快,而PPI一般又被认为是CPI的先行指标,我们预计明年的CPI将会在食品、非食品涨价的双重作用下高位运行。
而且,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看也支持这一看法。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1%,增幅比上年末高4.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4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今后的物价稳定埋下了隐患。
当前的货币供应量指标有两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现象。一是,去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双双快速增长,这意味着短期流动性过剩,并且将造成明后年的通胀压力加大;事实上,今年的CPI快速上涨就是2005年以来货币发行较多在实体经济层面的表现。明年的通胀压力不会比今年轻多少。
二是,2006年9月份开始M1增速快于M2增速,倒“剪刀差”持续扩大。货币存款的持续活期化将在资金层面上推高以股票、房产为代表的主要资产的价格,并带来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今年8、9、10三个月份CPI持续超过6%,上涨幅度创出10年新高;虽然预计11、12两个月份的CPI将会由于翘尾因素的逐渐消失出现回落,但是,明年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依然很大。为了稳定物价,应对通胀,央行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将会适度加大。
总之,无论是从基本的食品供给,还是从PPI、货币供应量等先行指标来看,明年的物价稳定情况都不容乐观。物价的持续上涨给央行的宏观调控带来很大的难度。美联储连续降息缩小了中美利差,减少了热钱的投机成本,加大了国际游资的套利空间。但是,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仍在高位运行,尤其是货币供应量、人民币新增信贷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贸易顺差也处于高位增长,通胀压力仍在积聚,多种因素都预示着货币政策必须继续加大紧缩力度。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速偏快、贷款猛增、存款下降,PPI、CPI双双反弹的情况下,央行近期可能再次加息。预计今年第六次加息27个基点已经为期不远,最快可能就在本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