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对话 | 图片 | 专题 | 评论 | 电视 | 广播 | 影院 | 音乐 | 时尚 | 娱乐 | 健康 | 汽车 | 房产 | 社区 | 博客
记者历程: 慈溪余姚奉化鄞州镇海北仑宁海象山海曙江东江北 今日足迹: 走进北仑
慈溪
慈溪概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年11月13日 20:00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建成后,一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8万亩,户籍总人口101.54万,辖17个镇、3个街道,共297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47个社区。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2006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实施发展模式转型,经济运行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5.2亿元,同比增长6.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64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3.3%,恩格尔系数降至37.9%;全市综合实力和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分别排名第14位和第5位。

  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2.7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5.5%。绿色生态农业迈出新的步伐,全年新建200亩以上绿色产业基地32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2万亩,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21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9.5万亩,规模经营比例达到45%。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代农场等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全市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15家,家庭农场、合作农场220个,农业科技企业10家。深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通报制度,推行“菜篮子”等重点商品市场准入、果蔬上市报检制度和农产品安全源代码系统。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7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6.29亿元,增长21.6%;产品销售收入742.13亿元,增长21.4%;实现利税总额46.47亿元,增长20.3%;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92.6分,比上年提高2.96分。深入推进“经济规范在慈溪”活动,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只、驰名商标10件,浙江名牌产品43只、省著名商标12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去年全市共获专利授权1792件,分别新获国家级、宁波市级科技项目25项和200项,分别新增国家级、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和6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1%,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跨入省首批科技强市行列,列入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市)。

  全市实现自营出口总额40.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实现自营进口总额7.32亿美元,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3.37亿美元,增长11.6%,其中杭州湾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到全市一半;外贸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77亿美元,增长33.8%,自主品牌产品出口4.6亿美元,占自营出口的比重为11.4%;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引进千万美元以上投资项目50个,投资总额12亿美元,分别增长117%和112%。

  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GDP的比重为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07亿元,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8%,农村“两店一场”(连锁放心便利店、农资连锁店、规范化农贸市场)达到305家;旅游、休闲、保健等现代消费升温,接待国内外游客244.5万人次,旅游及相关收入13.35亿元,分别增长41%和10.7%;200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62.94亿元,贷款余额445.17亿元,分别增长21%和30.1%。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超过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80万户,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汽车18辆。

稿源:   编辑: 赖小惠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编者按
  本次大采访活动是宁波网络媒体第一次单独组团进行的联合采访。由中国宁波网联合广播在线、慈溪新闻网、余姚新闻网、奉化新闻网、镇海新闻网、北仑新闻网、宁海新闻网、象山港网、鄞州新闻网举办。时间跨度预计从11月14到12月20日。
专题预告:
视频访谈:待定
时间:待定
嘉宾:待定
主持人:待定
进入互动提问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