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白领标准竟成笑话 推出"白领标准"为何贬多褒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1月07日 10:54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据《新快报》报道,中国社科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共分七个档次:香港以18500元高居第一档次,上海、深圳、北京等位居第二档次,在北京一个人月收入5000元算白领,而第六、第七档的白领标准到了1000元以下。”

  白领工资标准为何成了笑话

  调查并公布“白领标准”,到底想干什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叫“白领”?“白领”如今早已演变成一个纯粹民间的泛指或者客气话,认真不得。一本正经地发布所谓白领标准,更用收入来作为唯一考量,无异于将一段“二人转”,非要神情肃穆地用美声唱法来演绎,未免可笑。

  不敢妄自揣度“白领标准”发布者的动机,但对当前一些研究机构的做法实在不敢苟同。前不久,有学者宣称,自己研究发现“孙悟空祖籍山东”;又有教授认真研究和考证后提出新说:耶稣实有其人,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葬于吉林省扶余县!如果是以个人之力玩玩偏门、再以个人名义发布,即使荒谬不经或毫无价值,倒也罢了;但若以权威机构的名义发布类似的“研究成果”,则令人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眼下,在转型期的中国,关于收入分配和社会分层等课题,任务深重,亟待研究者以现实关怀之目光细细打量,提出真正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进而消弭各群体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处。若为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设定所谓标准并“研究”一番,眼球是吸引来了,学术精神却丢失了。学术研究不能表面化、时尚化、娱乐化,更不能为了“点击率”而草率发话。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白领工资标准真是社科院发布的吗

  完整的报告在工资标准部分,起码还应该包括无领的农民工以及蓝领、灰领、金领什么的,可惜没有。消息也没有说明发布标准的动机和目的,在社科院的网站上也没有找到报告,难道是被报道断章取义了?

  北京的白领工资标准和房价之间,有着一种30年不吃不喝才能顺利置换的关系。这种置换关系并且是以一个静态的模型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房价不涨不跌,运气好买得房子的话,孙子有可能住上。报告中所谓的白领和通常的概念很有一段距离。当然,你非要说他们是中国特色的白领,人们也能想通,但就是不愿意。白领是中产阶级的后备力量,但中国现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是有了百万的资产和存款就可以得到的头衔,这样会坠入一味追求GDP相同的窠臼。不客气地说,除非他们善用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民主权利,否则他们顶多是“跛脚鸭”式的中产而已。

  澳门的建筑工人日薪大约是550元,8900元在澳门生活会很困难。报告太粗心,把澳门蓝领工资标准混到白领中来了。既然报告没有调查范围以及样本抽取办法等说明,既然包括港澳,是不是也应该列出台北的数据?

  1800元是外来白领与本地白领的差别

  这个白领标准毫无收入区分和阶层定位价值,但专家确认城市白领标准时的一个计算方法挺有意思:外地务工者要想当“白领”,还要在“当地白领”的基础上再加1800元。

  按理说,现代城市中每个人的身份应该是平等的,按照白领的标准,达到某个收入数额就是白领,根本不应区分本地人和外来者。

  这种白领标准的城市内差异正反映着中国的现实:在户籍以及由此产生的福利壁垒下,虽然在同一座城市生存和发展,但一个外来者要比一个本地人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就业得看户口,许多就业机会只对本地人开放,外地人就业会受到限制;子女教育得看户口,没有本地户口的话得支付高额的教育费用;没有本地户口,不能买保障性住房。

  1800元的白领标准差距,就是外来务工者待遇与市民待遇的差距,就是户口包含的福利壁垒——你不是出生在这座城市,你的户籍身份即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

  有一篇著名的网文叫《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读来让人非常心酸:在户籍造成的壁垒下,一个农村孩子奋斗18年才能成为城市白领,才能和城市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

  白领标准背后的社科研究泡沫化

  “白领”是个宽泛的概念,即便“白领”已经是一个相对定型的名词、一个相对固定的阶层,但其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关于这一阶层没有、也不可能有太过确切的收入标准、经济界限。因此,即便在某些“白领”定型已久的发达国家,对此也只是提出大致的参照标准而不作出特别具体精细的划分,譬如美国的“标准”只是泛泛的“年收入8万美元以上”。而观诸上述“白领工资标准”,月收入却已经精确到了“10元”线。若此,当然令人难以信服。

  由此看来,给“白领”收入定"标准"的研究目标委实可疑:是为了让收入高的白领安心,还是为了给收入低的白领添堵?抑或,是为了引导企业调整白领的工资标准,还是要诱导白领们起而争取自己的收益?

  这些数据虽然是由权威机构堂皇出台,却实在很“无厘头”。这一事件,再次凸显出当前社科类科研的泡沫化倾向,这实际上才是一个更本质的问题。

稿源: 上海法治报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周杰伦炮轰EMI引发口水战
劳动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白领工资标准"惹争议
【专题】2007中国食博会
第12届中国宁波住博会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