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其中,香港月收入18500元,上海月收入5350元,北京月收入5000元,广州月收入4750元才算白领。(11月4日《广州日报》)
如此以收入论白领,似乎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白领的固有认识。
我们知道,“白领”是一个舶来品,在国外,人们通常将介于“金领”(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或拥有公司、企业最重要的技术和经营权者)与“蓝领”(从事缺少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者)之间的人,即不需要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统称为白领。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白领也应该是指具有较好的工作环境、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如企事业单位的行管、文职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员等等。
诚然,从物质层面上看,白领阶层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拥有相对体面的工资收入,但白领决不等同于“收入高的人”:他们虽然也在追求时尚,向往高品质生活质量,但更多的则是在创造财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个人价值;他们虽然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却又无时不在做自我调整,时刻准备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他们虽然有些玩世不恭,有些特立独行,但在藐视传统和权威的同时,也都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表现出难以掩饰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他们的活动半径相对狭窄,交际圈相对固定、有限,但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应该说,这才是白领阶层在人们心目中的大致轮廓。
一个人收入再高,再怎么富有,由于工作环境和职业分工的不同,是注定不会成为白领的。如城市路乞,拾荒者,家庭小作坊主等,其月收入达到且超过当地最高收入水平的大有人在,但你要称这些人士为白领,人家非但不会领情,没准还要喷你一脸口水!
同样,一个人即便是已经当了“房奴”“车奴”,甚至是穷愁潦倒,一文不名,但只要有一个好的职业,好的工作环境,上班可以西服革履,可以打领带穿“白衬衣”,那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领,至多,不过在“白领”之前加上一个“收入不丰”或“入不敷出”之类的前缀罢了。
白领,更多的应该是指职业特性,仅以月收入高低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白领,笔者认为,这种归类法有失偏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