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包括各城市物价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单位:人民币。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基础上增加1800元。)共分七档。香港月入18500元,上海月入5350元,北京月入5000元,杭州月入4980元,广州月入4750元才算白领。 (11月4日《新快报》)
疑问一:工资达到白领标准,就一定是白领吗?
白领一词是舶来品,是指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员等,这些人工作环境好,上班时可以穿白衬衣,故称白领。从这个定义里,可以看出白领的限定范围是:从事脑力劳动者。但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不仅没有对此做出限定,还特别提到“外地务工者在以下(工资标准)基础上增加1800元”,才叫白领。
这里的“外来务工者”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在大众语境里,“外地务工者”多指家在外地的体力劳动者。但这个体力劳动者显然不符合白领的定义标准。显然,这部分人尽管工资达到白领工资标准,也不见得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因此,社科院公布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容易让人误解。
疑问二:外地人成为白领的成本为何这么高?
“外来务工者”要成为白领,每个月工资要比当地白领每月多挣1800元。每月高出1800元,相当于白领六档(成都1900元、哈尔滨1700元等)和七档(拉萨900元)的工资标准——外来务工者成为白领的成本为何这么大?
除了“外地身份”的客观过多支出外,有没有体制因素?例如,因为没有户口孩子受教育时缴纳借读费等这些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造成的?如果有,说明这些体制壁垒给外地人造成的生活压力也太大了。
疑问三:白领收入标准里有多少是绿色收入?
受“绿色GDP”概念的启发,我觉得白领应该算“绿色收入”。就像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GDP一样,不仅要看增长率,还要看增长背后消耗了多少能源、付出了多少成本,同样,我们也应该对城市白领收入标准作一番考量,即,白领这些工资收入是用多少代价获得的?换句话说,这些收入是靠愉快工作获得,还是靠透支身体、加班加点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