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3日)上午8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举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情况介绍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昨日说,长三甲火箭常规燃料已经加注完成。“嫦娥一号”卫星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发射条件百分之百满足
自1997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25次发射成功。2006年以来,中心圆满完成9次发射任务,任务质量目标实现率达到100%。
陶钟山对“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充满信心。陶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年发射能力达到8到10发。“嫦娥一号”卫星自8月19日进场,目前已经完成了系列的检测试验,完成了飞行加注、火箭对接和发射阵地的测试检查。
火箭9月26日进场,目前已完成技术阵地的测试安装、测试检查,“可以说,目前卫星、火箭各系统工作正常,各测试数据满足要求;测控通信系统亦完成了各个阶段准备工作,全区完成了合练。西安、北京观测站、远望测量船以及合作国,工作正常、设备稳定,具备了护送嫦娥奔月的条件”。
对于公众关心的气象情况,陶说,“从目前气象预报看,满足嫦娥百分之百发射条件”。
图表:“嫦娥一号”天文测量网示意图新华社发
卫星提前一年发射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助理裴照宇说,“嫦娥”探月工程从2004年1月23日立项到今日发射,共走过了1370天。期间,我国航天专家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先后经过方案论证、出样和发射实施等过程,到2007年1月19日正式进入发射实施阶段,这个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年。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各项准备工作就已全部完成”,裴照宇说,这半年来,主要是对各系统影响飞行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产品的质量和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
火箭常规燃料加注完成
昨日凌晨6时,长三甲火箭开始加注常规燃料,昨日已经完成加注。
陶钟山介绍说,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火箭开始加注低温液态燃料液氧,1个半小时后,开始加注液氢。发射前两个小时加注完毕。
“只要加注了低温燃料,就意味着进入了不可逆程序。”陶钟山说。
发射塔下导流槽注满水
昨天,“嫦娥一号”发射前准备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发射中心大门已暂停对外开放。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3号发射塔架下面原本半池的水,昨天注入了100吨水被加满。
导流槽能耐高温和高速气流的冲刷,这个深近20米的水泥槽,发射时注满200吨的水。火箭发射时,既可防止火焰上蹿,又可给火箭形成巨大的反推力。火箭发射后,导流槽的水只能剩到60吨。
图表:“三网一体”的“嫦娥一号”测控网新华社发
发射面对五大挑战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中心主任助理裴照宇表示,“嫦娥一号”在24日下午6时许发射后,大约要到7天后,才能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行时间有5天;之后进入月球轨道,这个时间预计是11月7日。
裴照宇说,“嫦娥一号”的发射之所以被视为我国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它较之以前的卫星、载人航天来说,其所要突破的技术跨度相当之大。“嫦娥一号”需要克服5大难点:
首先是我国时区的覆盖问题,“全世界分为24个时区,我国占5个时区,即使派出了‘远望号’探测船,仍有很多时区不能覆盖,卫星进入这些时区后的远程监测是一大难点。”
其次,月球早晚温差达到300℃,“嫦娥一号”能否适应是专家们研究的难点。
第三,在卫星绕行月球的1年里将会遇到两次日食,在日食时段内,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因无法接触到阳光而停止工作,转由卫星自带的蓄电池供电,蓄电池能否在极端温差下顺利输出电能又是一难点。
第四,此次数据传输长度达到38万公里,这么远的距离数据能否顺利传输也是难点。
第五,应用我国新研制的技术去探测未知领域,这对我国空间技术是一个挑战。(记者郎清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