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十七大要闻 | 综合报道 | 评论文章 | 网友寄语十七大 | 图看十七大 | 代表博客 | 记者博客 | 十七大问答 | 党建理论
十七大要闻
·浙江代表团讨论中纪委工作报告和党章(修正案)草案
·党的十七大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代表热议的十七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特稿:从应对矛盾和困难看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欧阳淞:十七大后将尽快明确党委专职副书记职责
·中共开启政治体制改革新局
综合报道
·31省区市书记谈科学发展观
·一条红线贯穿29年 跋涉改革“深水区”
·花絮:代表现场编词作曲歌唱十七大
·海外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召开
·路甬祥为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把脉
·奥组委收看大会开幕式 认真聆听会议报告
评论文章
·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十七大特稿:新时期的伟大革命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人民日报:自信的底气在哪里
·民生话题折射公仆心爱民情
·十七大:热度彰显信任与期盼
辉煌中国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国防实力和军队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我国日益织密医疗卫生保健网“网底”
路甬祥: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年10月16日 19:34

  10月1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以普通代表身份在浙江代表团讨论十七大报告时指出,我完全赞同和拥护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高屋建瓴,意涵深远,催人奋进,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智慧,贯穿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发展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路甬祥说,十七大报告对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做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这5年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这5年确实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新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防实力迅速提升的5年,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得到显著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的5年。成绩举世瞩目,来之不易。报告也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做了客观务实的分析。

  路甬祥指出,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新的概括,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举措。报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是指导全党工作的行动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重要理论文献。报告标志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阶段,反映了党心民心所向。报告将对我国未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在国际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路甬祥说,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路甬祥指出,科学发展观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不仅需要深化改革开放,而且也需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知和遵循创新规律,创新科技、体制、管理和文化,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创新要努力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系统的科学认知和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持。

  路甬祥说,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持。(记者金波周咏南)

稿源: 浙江日报   编辑: 崔燕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