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透露:今后,将通过鼓励小户型设计、保有环节征税等手段,提高大户型购买使用成本,引导消费者合理住房消费,鼓励推广中小套型。(《新京报》2006年12月17日)
建设部的言下之意很明显:通过对大户型住宅的保有环节征税,让老百姓即便买得起也住不起,从而抑制购买需求,并进一步倒逼开发商减少大户型住宅的开发建设,最终达到让“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住宅成为社会主流产品”的目的。
这样的目的,当然无可厚非;对大户型住宅征税也并无不可。但有一个问题必须得明确:住宅不是汽车,它是一种刚性消费品——你买不起汽车可以一辈子搭公交上班,但很难想象一个家庭一辈子都租房生活。因此,在目前90平米以上住宅居多的房产市场上,老百姓不想买也得买,买不起也得买。在这种情况下,对大户型住宅的保有环节征税不能太简单粗暴,更不能为了政策诉求而罔顾民生现实。
最合理的征税,不能以“大户型”为唯一的考量标准,以“人均占有面积”作为征税标准或许更为恰切—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决策绝不是善政,国家应该先厘定一个合情合理的“人均占有面积”,超过这个面积的征税,没有超过的则免征。总不能一家十口住个120平米的房子,你也要人家“买得起住不起”吧?
另外,建设部对大户型住宅保有环节征税的意向,显然还指向“炒房热”,特别是金融资本的投机活动。应该说,对保有环节而不是流通环节征税是遏制炒房投机最明智的办法,其效果值得期待。但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只针对“大户型”而不是全部?
暗流汹涌的炒房投机活动,并不会因为对大户型征税了就偃旗息鼓,他们完全可以再把资金投入到中小户型,如此这般,90平米以下中小住宅势必奇货可居,鼓励、推广之说又从何谈起?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从这项政策不难看出一种迹象,国家对房产市场的调控似乎加重了对消费者一方的治理,“倒逼式”的治理路径分外明显。这种情景是无奈还是必须,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不管怎么样,笔者以为,消费者在房产市场上总是弱势的,很多时候都是被裹挟着、绑架着前行,而加重对他们的治理很难说就是非如此不可。如果对大户型住宅征保有税是正义的,那么,我们倒要先问问,国家为什么不先对房产开发商征收土地保有税,从根本上遏制房价和大户型的开发冲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设部即将对大户型住宅征税的措施存在三重缺失:一、仅仅强调“大户型”,却忽视了对“人均占有面积”的考量;二、政策不具普遍性,难免收之桑榆,失之东榆,前景令人担忧;三、回旋式、倒逼式的治理并不高明,有供应才有了需求,要遏制大户型还是得从房地产开发商身上多下功夫。(张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