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今天的现场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16:43] [李冰]:一个小时的答问时间已经到了,这次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周部长,谢谢李部长,也谢谢各位。 [16:39] [周济]:相信很多的小朋友都会非常感谢你,他们跟你有同样的想法和愿望。十七大报告当中还真回答了你这个问题。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求我们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相信这些工作推进下去之后,我们的基础教育面貌会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的目标是使孩子们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够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相信你们这几位孩子能够成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能够到这样的记者招待会上来提问,本身就表明这项改革已经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相信,中国的教育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能够把我们的教育办成一个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谢谢。 [16:39]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小记者]:我今年12岁。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小书包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是那么重呢?第二,现在同学们总说睡眠的时间太少了,每天一大早,天还不亮的时候就上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呢? [16:37] [李冰]:我发现台下有几个小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给小记者吧。先报一下年龄,几岁? [16:36] [李学勇]:我注意到,你是深圳的记者,你谈到深圳在深港经济领域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深圳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特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很有基础,现在也很有实力。深圳企业的创新能力比较强,同时深圳也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人才,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双方的合作。科技在促进内地和港澳的合作方面,我们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做了一些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谢谢。 [16:34] [李学勇]:谢谢你的问题。我也注意到,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不久前,在他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倡议,建议建立深港经济圈。不久,深圳市的市长许宗衡先生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深港经济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双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也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我还想指出,其实在这个地区已经提出过一些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的倡议,比如9+2,可能你们都很熟悉。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趋势。 [16:34] [深圳广电集团记者]:请问李部长,十七大报告当中提出今年特区等地区要更好地发挥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当中的作用。不久前,深圳和香港提出要共建深港创新圈,您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您认为,深圳特区应该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16:31] [李学勇]:我再补充两个数据:一是我国的科学家已经参加了350个国际科技和学术组织,有265位科学家在这些国际组织中任职。 [16:30] [周济]:我补充一句,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和科技的对外交流合作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今后,科技、教育的国际合作将会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16:30] [李学勇]:刚才我谈到,我们已经和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同时我们在国际合作方面奉行的原则是互利互惠的,是平等的,是尊重国际规则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我们希望国际合作的成果能够共享。我们既主张和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也主张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既主张通过政府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也主张通过民间开展国际合作。所以,我们特别提倡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为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共同开展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国家,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谢谢。 [16:30] [李学勇]:刚才就国际合作问题我已经作了一些回答。你的问题,我想首先谈一谈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我们提出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也不是封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我们强调自主创新,是强调在开放的条件下要提高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对于调整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出的自主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原始性创新,目的是获得更多原始性的发明和发现;第二是集成创新;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以,自主创新不排斥技术引进,也不排斥国际合作。 [16:27]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请问科技部李部长,您刚才也谈到了,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国际环境中应该扩大和各国、各个国际组织的科技合作。现在我们国家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有怎样的考虑?谢谢。 [16:23] [周济]:你刚才说到的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当然给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是这样的讲法,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拥护,也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谢谢。 [16:21] [周济]:我们下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得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德育其实包括了方方面面,我们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工作:一是在课程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课。二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起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德育的内容,十七大报告当中也讲到了,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6:21] [合众国际社记者]:请问周部长,在您的发言当中,您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优先地位,我的问题是关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问题,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框架?这包含什么呢?包括“八荣八耻”的教育,还是更深入、内容更广泛的教育?孔子的儒学教育是不是也会放在课程设置里? [16:18] [周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好学。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广大的家长、广大的孩子们不仅仅是希望能够上得起学,而且希望能够上好学,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使得孩子们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这是我们在新的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更高目标。我们努力朝着这几个方向进一步努力做好工作。 [16:15] [周济]:我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在过去几年当中,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特别是今年开始,我们建立起了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障体系。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要求,实施了这样一个政策之后,要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努力保证孩子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16:13] [周济]: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工作都为大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 [16:11] [周济]:我们在全国农村建立了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全国农村的孩子们就能够共享教育资源。如果你到西藏、新疆等很边远的地区,孩子们都能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高兴地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村的教育、中西部教育发展,我认为这是突出教育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 [16:11] [周济]:我简单说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这几年来,我们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到中国的农村,特别是到中西部农村,我们看到这几年来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免除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杂费,农民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16:08] [周济]:谢谢你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教育部网站上有两篇文章,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这几年来关于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工作,一篇叫做《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一篇是《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两篇资料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6:06] [新华社记者]: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请问中国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谢谢。 [16:04] [李学勇]:您刚才提到了关于航天领域,也就是在科技领域,和美国,和日本的合作问题,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的开放,包括在科技领域的开放,这些年是一贯的方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和152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科技方面的交流,和一百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既包括美国,也包括日本。我们愿意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推动科技合作,也和更多的多边组织来发展项目之间的科技合作,谢谢。 [16:03] [周济]:这次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们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在我们的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同时质量在世界上也是优秀的。我们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奠基工程,将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巨大的贡献。 [16:02]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首先请教周部长,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问题你怎样看?第二个问题请教李部长,刚才提到国际空间站,和平利用空间资源,希望与美国交流合作,有没有可能继续跟日本交流合作呢?谢谢。 [16:00] [李学勇]:刚才您提到关于中美在太空领域可能的合作或者竞争关系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坚决主张和平利用空间资源。这些年,我们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确实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真诚地希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比如我们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的计划。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一计划已经有16个成员国参加了,我们希望成为第17位合作伙伴。谢谢。 [15:59] [周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有大批的学者到世界各国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绩。三十年来,一共有一百多万学生到世界各地学习,其中有接近三十万人已经回国工作,现在还有五十万左右正在国外继续学习。所以,我们非常欢迎现在正在国外工作的留学生或者学者回国来工作,我们有几种不同的类型,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很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些已经下决心回到国内来工作,这部分人越来越多,也有一些还在国外工作,但是和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我们现在还鼓励我们的学生到世界各国学习,去年又有十四万的年轻人到国外去学习。总的来说,我们是继续开放的政策,推进我们国家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继续发展。 [15:57] [美国侨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周济部长,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请问中国如何进一步吸引海外的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第二个问题请教李学勇部长,中国航天及太空事业发展很快,美国担心中国会与美国展开太空竞赛,请问部长,中国与美国在太空上是否会展开合作,还是准备竞赛?谢谢。 [15:53] [李学勇]:关于国际热核聚变的问题,您可能也注意到了,今年9月份,胡锦涛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了国际热核聚变计划协定。至此,国际热核聚变计划的七个国家均完成了协定的国际热核聚变审批程序。国际热核聚变国际组织将于10月24日正式成立,我们国家积极地按照协定来履行我们的义务,同时也分享我们的权利。谢谢。 [15:52] [李学勇]:您刚才谈到干细胞研究和转基因的问题,可能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非常重视。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生物安全方面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导则,来指导和规范生物安全方面特别是转基因方面的研究。 [15:51] [李学勇]:你刚才提的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前沿技术。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生命科学中发展干细胞研究和转基因的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积极地开展研究开发,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同时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它的产业化。 [15:50] [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我想问李部长一个问题。有一些有争议的跟科学有关的问题,比如说干细胞和转基因的问题,其他国家有一些限制,中国好象没有那种跟宗教有关的限制,中国在这方面会有优势吗?第二个问题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项目,中国刚刚跟其他国家签了一个合同,中国会给这个项目什么样的支持,这个项目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15:48] [李学勇]:特别是在医药健康方面,我们通过新药的研制,通过推进诊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给城市的居民、给广大的农民确实解决了缺医少药的问题,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做了很多的工作。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15:43] [李学勇]:在衣的方面,科学技术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和传统纺织业的结合,确实给人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光彩,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在住的方面,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工作,科技方面也做了很多贡献,现在急需推广,通过示范来带动更多的产业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行的方面,也有一个例子,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北京20多条道路上竖立了一百多块图形化的交通显示板,它会实时显示路况和周围路网的行车信息,给我们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15:43] [李学勇]: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最大,粮食安全问题最大。所以,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实际上科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给大家一个信息,我们现在粮棉油的主要品种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这些良种都是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的。这里面也包含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广大农技推广工作者的贡献。 [15:43] [李学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关注民生,下大力气解决民生的问题。这次代表大会,代表们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反映和回答人民群众新期待,我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包括期待科学技术为解决民生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依靠科技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想,民生问题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环境,包括安全,包括健康。在这些方面,科技都发挥过也正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15:40] [中央电视台记者]:中央提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请问李部长,您认为科技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15:39] [周济]:三是我们可以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我们在这样三个方面实现了目标,就有可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15:39] [周济]:二是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5:38] [周济]: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这样我们就可以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15:36] [周济]:十七大报告当中,对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5:33] [周济]: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新中国的教育基础是非常差,那个时候,小学入学率是20%,初中入学率是6%,全国人口当中80%都是文盲。经过58年的奋斗,经过29年的奋斗,我们国家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的强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我们国家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15:32] [周济]: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么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就是把我们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所以,在过去几十年的奋斗当中,我们新中国建立58年,改革开放29年以来,我们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了长期的奋斗,经过这样的奋斗,我们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 [15:32] [周济]:十七大报告当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认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科教兴国两个新的奋斗目标,将会对我们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5:31] [中国教育报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周部长。胡锦涛总书记在昨天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您已经当了五年的教育部部长,也做过大学校长、教授,您能不能谈一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部下一步将要采取的举措?谢谢。 [15:29] [李冰]:有问题请举手。 [15:28] [李学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任重道远。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必须承担起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充满信心!在此,我也很高兴地回答各位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15:27] [李学勇]: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形成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局面。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结果。 [15:26] [李学勇]: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提高,200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30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0.9%提高到2006年的1.42%。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空前活跃,有效地支撑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迈出新步伐,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15:24] [李学勇]:五年来,我国取得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稻、高性能计算机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众多突破,原始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国际论文发表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前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在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