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宁波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示精神,在坚持每年举办“社科普及月”活动,开展集中性社科宣传普及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打造“宁波社科讲坛”,进一步加强了经常性社科普及工作力度,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宁波社科讲坛”始于2004年4月,由三大系列组成:一是国情市情报告会,主要面向社科工作者;二是宁波历史文化系列讲座,主要面向社会公众;三是面向社区居民的社科知识普及讲座。三年多来,共举办了900余场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听众10万余人次。在传播知识,解疑释惑,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阐述基本理论,正确引导社会热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筛选深受群众喜爱的社科讲坛“主厨”。
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讲坛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有一支较高水平的讲师队伍。市社科联先后三次公开向市级机关、社科界征请思想政治素质高、社科知识面广、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强、热心公益活动的专家学者为社科讲坛主讲志愿者,组成“宁波市社科普及讲师团”。目前,讲师团兼职教师有204名。在这些主讲人中,有市级部门的公务员、有教学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有热心公益活动的社科工作者,其中88%具有中高级职称。国情市情报告会,主要邀请市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领导作专题报告,向社科界、文化界、企业界人士,介绍国情市情,为他们尤其是近年来从外地引进的众多专家学者全面了解我市的情况创造条件。宁波历史文化专题系列讲座,主要邀请本市历史文化界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把宁波丰富的人文景观、多彩的艺术文化、博大的浙东学术思想,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广大市民,受到广泛欢迎。在2004年宁波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基础上编辑出版的《宁波历史文化二十六讲》一书,被浙江省社科联列为社科普及重点课题,出版发行后得到各界一致好评。
二、定制紧贴群众需求的社科讲坛“菜单”。
为了使社科讲坛更加贴近干部群众的需要,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国情市情报告会先后选择了“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十一五期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等为题,邀请市领导和专家作报告,受到社科界人士的关注和欢迎。宁波历史文化专题系列讲座,我们在众多的选题中,精心挑选了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文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宁波藏书文化、以国保文物单位保国寺为代表的宁波建筑文化、以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代表的青瓷文化、影响遍及海内外的“宁波帮”商帮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璀璨的宁波历史文化典型代表为主要内容,加深市民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进一步激发知宁波、爱宁波、建设宁波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为加强经常性社科普及工作,我们特制了讲题“菜单”。按照“三贴近”原则,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用社会科学的原理来阐释公众关注的问题,把社科知识送入社区,走进居民生活,为广大群众服务,是社科工作者应尽职责,也是开展科普讲座的宗旨。这是社科工作者为市民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参与,也受到市民欢迎。2005年4月以来,我们先后在市区的20个街道、社区学院等基层单位设立讲课点,向这些街道、社区广泛征集群众需求的科学文化知识、形势政策报告、热点难点问题等讲题,结合兼职讲师上报的600多个讲题汇总整理筛选,分为国情市情、形势政策、道德修养、科技发展、教育管理、历史文化、经济金融、法律法规、艺术鉴赏、军事国防、健康养生等11个类别450个讲题,制成“菜单”式分类目录,下发给各讲课点,由街道、社区群众“按需点菜”,社科联指派相应的讲师,上门作科普讲座。我们要求每个讲课点全年平均每月举办一次讲座。每次讲座前,在本市媒体和“宁波社科网”上发布预告,欢迎广大市民参加听讲。这个“菜单”内容广泛、满足群众需求,大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贴近了群众,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生活,受到非同寻常的欢迎。现在,“宁波社科讲坛”以不断扩大的覆盖面和良好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群众的欢迎。尤其是由基层干部群众“点题”这一形式,使群众从被动“要我听”变为主动“我要听”,受到高度赞誉。不少社区干部和居民说:这样的讲座贴近我们的生活,是真正办了一件为群众着想的实事。此外,随着“社科讲坛”影响的不断扩大,不少单位通过不同途径与社科联联系,请社科联推荐老师作科普讲座。2005年,“按需点菜”式社科普及讲座入选浙江省委宣传部评选的“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100例”;年底,中宣部内刊《宣传工作》对这个做法作了介绍。
三、精配合乎群众口味的社科讲坛“佳肴”。
“宁波社科讲坛”的各类讲题,大部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面对面的讲授和交流,把那些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相连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给广大群众,围绕社会热点解疑释惑,对诸多社会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剖析,起到了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目的。
作为主办单位和授课老师的“主厨”,在了解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努力做到按需“配菜”,并针对有关授课内容和相互交流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准备和调整,切实增强现场讲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宁波社科讲坛”开办以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中国和平崛起及对世界的影响”、“杭州湾大桥建设与宁波城市发展”、“宁波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目标”、“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等内容,对广大群众产生了较强吸引力。2005年,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宁波社科讲坛”先后10多次举办“永葆共产党先进性”等相关内容的讲座,1500余名社区党员受到了教育。2006年初,宁波市“十一五”规划公布后,我们以“宁波市十五成就回顾与十一五规划”为题,在各讲课点巡回作讲座5场。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讲话发表后,我们立即安排4名老师作相关内容备课,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作了20多场次讲座,“明事理 知荣辱 讲文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成了热门话题,“明事理 知荣辱 讲文明”的首次讲座,《宁波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作了相关报道,有力地配合了形势教育的开展。2007年4月,我们又向各讲课点推出“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辅导”、“《物权法》与我们的生活”专题讲座,受到热烈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社科讲坛”专为外来务工人员开设的“关爱新市民 共建新家园”系列讲座,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宁波有外来务工人员300多万,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理应得到社会关爱。2006年9-12月,市社科联与海曙区社区学院合作,安排了“做文明的新宁波人”、“劳动权益与自我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法常识”、“怎样做合格家长”等10场讲座。由海曙区社区学院组织民工子弟学校的家长来听课,市社科联邀请社科普及讲师团的专家为他们进行宣讲。外来务工人员以极高的热情来参加,200多人的会场,场场爆满,走廊里都挤满了听课的人。10场讲座,听众超过3000人,每场讲座结束后,都有不少人对老师提问,表达谢意,使老师们十分感动。宁波的媒体和杭州的《都市快报》纷纷给予报道,市委宣传部的《宁波宣传信息》也专门作了介绍。根据新宁波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今年4月初,市社科联和海曙区社区学院在调研基础上,又精心设计了10个讲题,再次举办“关爱新市民 共建新家园”系列讲座。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社科讲坛正进一步拓展新的载体。经与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协商,拟在“宁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设“社科讲坛”专栏,方便基层党员学习。目前已经录制了10场讲座,内容涉及“宁波社会发展状况及比较”、“《物权法》与我们的生活”、“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等广大群众关心的话题。专栏将于今年社科普及月期间开通。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宁波社科讲坛”已经成为我们开展经常性社科知识宣传普及的一个品牌,既能够传播知识和信息,又能够解疑释惑,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求知欲望,对于培养公众的人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品味和质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明显效果。“宁波社科讲坛”成为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