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研发中心郭燕玲
节后A股市场连续三天的新高行情验证了10月开门红的预期,但却又似乎与普通投资者热盼的行情有些许差异。指数的走高没有带来实际收益的上升,相反有71%左右的股票节后股价表现没有超过上证综指4%的涨幅,有35%的股票股价还出现下跌。而在涨幅居前的个股中频繁出现工商银行(7.73,0.14,1.84%)、中国神华、中国远洋(51.78,-0.20,-0.38%)、中国人寿(66.80,-0.29,-0.43%)、中国铝业(54.20,1.18,2.23%)等标志性的面孔。笔者认为新高迭创热闹下的清淡主要源于几个方面因素:
外部联动效应的真伪之辨
国庆长假期间海外市场一片欢腾,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和国企H股指数均创出历史新高。根据经验的惯性思维,节后国内股票市场跟随海外市场的预期是十分显著的,所谓的内外联动效应在近几个假期都得到比较有效的验证。
此次香港市场在连续两个月内涨幅超过40%的主要市场背景因素是中央政策开通境内投资者可以投资境外市场的渠道,港股直通车被预想为将有千亿资金流入的重大利好。鉴于A—H股之间的巨大价差,投资者包括众多内地投资者(通过非正常渠道)开始大举进入港股争先吞噬价差空间,直接推动H股和红筹股股价大幅上升,反过来又通过联动效应推动A股股价攀升。在此基础上的A—H股联动效应,使得笔者似乎有股价踩在自己肩膀上向上爬的幻觉。
近期市场牵强认同的外部联动效应不具有基本面基础,其有效性需要谨慎考量。尤其需警惕的是近期港股直通车具体方案可能遇阻后引起的资金预期回落,很有可能导致股价的反向反应。
权重结构引起的配置需求
通过9月份高密度的红筹股回归,市值结构短期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海油服等都占据各自行业的新龙头地位。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机构投资者无论在单一基金还是在基金整体规模的大扩容。因此,无论是新发基金的主动配置需求,还是老基金的被动资产配置需求,都对权重股产生旺盛的需求动力。根据近期开放式基金的净值表现与权重股的股价表现进行对应分析可以发现,基金对权重股的增仓直接导致节后权重股的大幅上扬,进而推动指数的连创新高。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为机构投资者为备战股指期货做的仓位准备,在市场对股指期货预期有所升温的背景下,增持权重股仓位以便在未来的期货市场上占据主动权同样也是一种投资需要。因此,权重股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行情是一种投资需要的行情。尽管不会远远摆脱基本面因素,但也绝非是纯粹的价值投资。在此过程中战略意义大于即时的赚钱动力。
在缺乏赚钱效应的新高行情中如何掘金
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权重股行情使得市场缺乏整体的赚钱效应,而对权重股涨一天歇三天的慢牛表现,普通投资者又缺乏参与兴趣。因此,我们看到节后三天的新高行情在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上仍未能突破今年上半年的顶峰时期表现,其中成交量主要集中在金融、钢铁等大市值板块中。
缺乏赚钱效应的新高行情可能存在比价效应引起的补涨行情,但也存在因参与度下降引起整体回软走势的可能性。因此,在关注指数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能够诱发投资兴趣、增强投资信心的共性因素。无疑第三季度业绩是当前阶段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主题。从已经公布的近300家业绩预增公司情况看,超预期增长仍是能够催化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笔者认为这也是能够规避市场因素引起波动的最好的投资线索。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统计情况看,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都居于业绩预增幅度的前列。此外,折价日益扩大的封闭式基金也是不错的低风险投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