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范萌通讯员何莹莹)近日,市政府决定在我市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我市城镇老年居民、非从业人员、学生及未成年人将与企业职工、农村居民一样,参加属于自己的医保制度,每一个参保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补助。至此我市的医疗保障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像这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共财政“阳光”温暖的举措在我市层出不穷。今年我市将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十六大”至今,我市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紧密领域的投入持续增长,构筑起牢固的民生保障链。
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我市社会保障支出由2002年的1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0.2亿元,累计支出136亿元,年均增长24.4%,占地方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从13.07%提高到15.92%。其中在就业再就业方面,5年间共投入就业再就业扶持资金17亿元,累计惠及下岗失业人群45万多人次。在社保投入上,200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障风险资金管理制度,以缓解若干年后财政支付高峰时面临的缺口;2005年实施低门槛进入的社保新政策,当年起连续三年对城镇企业职工增发养老金;2006年又将8万多名无任何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市已建立起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为辅,社会保障风险资金进行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让每个教育阶段的学生上得起学、上好学,财政在教育投入上注重向经济困难学生、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2002年至2006年,全市教育事业费支出累计133.5亿元,每年增幅达到19%。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对余姚、奉化、宁海、象山等4个县(市)的14个乡(镇)和6个片的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助”的教育扶持政策,五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000万元;2006年秋季,我市所有学校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段学生不用交杂费了,而在鄞州区,除了免交杂费,还免去了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信息费等,力度之大在全国领先。这学期开始,鄞州区又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全区1.5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可免交几千元的学费。另外,进入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还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政策。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为减轻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特别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我市财政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倾斜力度。2003年至2006年,全市财政共安排卫生支出47.4亿元,年均增长27.8%。2004年我市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市总参合人数达370万,参合率96.5%。人均筹资水平达130元,其中财政补助76.34元,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为34.5%,筹资和保障水平居全省首位。至今,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已分别达100%和85%,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人均20元,市十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
“多予、少取、放活”是财政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2002年之前的三年,我市100多万农民人均要负担89元农业税及其附加;2002年起的三年内,我市积极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到2004年就实现了农民税费负担为零的改革成果,比全国足足早了两年。每年安排补助资金,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产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 “少取”之后我市还连年加大了“多予”力度,去年全年我市各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55.31亿元,同比增长20%,统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