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十七大要闻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网友寄语十七大 | 图看十七大 | 辉煌中国 | 十七大问答 | 党建理论
·视频:中组部就代表选举工作答记者问
·视频:十七大代表诞生记(上)
·视频:十七大代表的产生记(下)
·视频: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
辉煌中国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我国日益织密医疗卫生保健网“网底”
·我国教育发展循序破题 力求让人民满意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个思想武器不能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年09月14日 15:13

  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核心观点

  ●抓住“黄金发展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过分夸大甚至是曲解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更因为不是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不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不承认解决矛盾需要过程,因而误判形势、误导舆论成为一种现象。

  ●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发展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矛盾和问题,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个思想武器,必须实事求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

  ●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证明,虽然历经风险、挫折,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从未减弱,这不但让某些西方传媒跌破眼镜,就是所谓经济学大家也难以破解其中之谜。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魅力。

  ●在发展中不可能不出现问题,关键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不要以现在我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相比,而要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更有效,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更小。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党和政府与人民协调各方利益以深化改革,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思想方针、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在全社会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突出的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抓住“黄金发展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然而,恰恰是在如何认识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上,出现了不少片面观点和错误看法,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亟需我们认真加以分析和纠正,否则将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形势,导致舆论导向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思想混乱,谬误流传。

  -当前,在如何认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时,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中国的迅速崛起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举不胜举。中国的发展是个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旧的问题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的过程。中国目前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应当说,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正常的。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发展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确认识和对待矛盾和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坚持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然而,当前,在如何认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时,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看问题不客观不全面,把枝节当主流,只看问题不谈成绩。不论什么事情,先讲问题和不利一面,对成绩忽略不计,以为这样就是“客观公正”,而讲成绩似有“歌功颂德”之嫌。如果不能在大好形势下挑出毛病,似乎就不够“客观”。比如,对我国发展形势不能说“大好”,一些专家学者看阴暗面多,看积极面少。

  二是对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不承认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不承认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有个过程,企望一下子就解决所有问题。这在对待收入分配差距、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三是洋教条盛行。热衷于炒作西方学术界的新名词、新概念。总是把西方的那一套标准、尺度、模式等套用到对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凡不合乎西方的标准、尺度、模式,就认为是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一说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一谈收入差距必然要套用基尼系数;一说社会稳定就寄希望于中产阶级的扩大;一说市场经济就是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惟一基础;一讲政府作用就主张作用最小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四是一些媒体肤浅浮躁、跟风炒作。现在翻开报纸杂志,打开互联网,总是看到大量转自国外的报道和分析中国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不少尚能较为客观地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新动向、新问题,对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所做的分析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在不少西方学者笔下,对中国的观察和结论常常是“危机”、“失衡”、“出轨”、“失范”、“泡沫”、“威胁”等危言耸听的字眼,对于这些曲解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夸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某些问题,别有用心地做出一些毫无根据的主观结论的文章,以及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夸大产品质量问题,“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性观点,出于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或文化上利益的需要,传播各种版本的中国“崩溃”和“威胁”的论点,国内的一些媒体常常不加分析批判、不惜版面地跟风转载,甚至出现不少附和的声音。

  五是社会心态失衡,对待问题抱怨情绪大,指责多。由于过分夸大甚至是曲解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更因为不是从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不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不承认解决矛盾需要过程,因而误判形势、误导舆论成为一种现象。互联网上的博客文章和大量跟贴在很多问题上就弥漫着这样的情绪。

 [1] [2] [3] 下一页
稿源: 北京日报   编辑: 赖小惠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