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普上海社科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兼交大环太研究中心主任
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以“健康原因”为由,正式辞职。
那么,安倍为什么会选择目前的时机宣布辞职呢?这里面应该有不便宣示的内部考虑和交易,但是可能有以下三点具体原因:
其一,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声誉。安倍看到由于上述原因,他正陷于众叛亲离之中,民众对他的支持率下降,在野党甚至拒绝与他对话,自民党内部的反对力量也日益增强,这使他深感自己“缺乏凝聚力”,失去了在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上取胜的信心。为了避免更惨重的失败,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声誉,以图东山再起,他选择了在国会讨论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前夕辞职。
其二,以退为进。随着外界反对的加剧,自民党内部意见的纷争也在加剧。安倍在此时引咎辞职,可谓以退为进,既可缓和外界对于自民党的批评,又可避免自民党内部进一步分裂,以增加争取《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提案通过的胜数。
其三,政治意志力不足。观安倍经历,可知其仕途一帆风顺,没有经受过大的风浪与挫折,这很可能影响到其政治意志力的强韧。自民党内就有高层人士认为,安倍并非很坚强的人。以这种性格,面临目前的内外交困,容易身心交瘁,产生急于摆脱的要求。
安倍走了。日本政局将是怎样一种局面呢?从短期看,自民党会从麻生太郎等人中推选出继任者。这些继任者上台后,有鉴于安倍的前车之鉴,在施政方针上,大致会有以下特点,即:重视民生;慎选阁僚;修改以及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但重视民生,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显出效果;慎选阁僚,并非易事;修改以及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则一定会遭到在野党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坛的新动荡恐难避免。
新内阁产生后,除少数极端情况,在对华政策上不会有根本变化。这是因为,其一,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框架,是日本从维护与发展其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所做的战略选择;其二,这一战略选择得到大多数国民的支持;其三,有可能成为新首相的人,多数了解甚至参与过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框架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