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央行昨晚突然宣布再次加息,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加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加息距离上次仅仅过了一个月。
交通大学安泰学院金融教授潘英丽认为,此次央行加息目的有三:一是应付不断上涨的CPI指数,缩小实际负利率;二是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出现过热迹象进行调控;三是缩小银行利差,减少国有银行对高利差业务的依赖度。其中缩小银行利差将是未来的趋势。
预防宏观经济过热
近期宏观经济出现过热和通胀压力是此次加息的主因。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7月份公布的CPI数据达到了近年来的高点5.6%,使得实际一年期存款利率成为负利率。此次加息将稍稍缓解通胀压力。
央行的有关统计还显示,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314亿元,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597亿元。数据表明,货币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正在加剧。截至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8%。这表明当前银行流动性仍十分充裕。因此,加息还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
另外,央行加息调控投资过热,也是为了防备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从目前来看,美国次级债风波虽有缓解,但仍然没有完全平息,如果到今年年末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消费需求下降,那么我国大量的出口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痛苦的调整。而央行的加息正是给一些地方的投资冲动下了一剂镇静药,预防实体经济受到影响。
缩小利差将成趋势
此次加息与今年前几次加息不同的是,存款加息幅度大于贷款,也就是说通过这次加息,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将减少,在其它业务不变的前提下,银行的业绩有所下降将不可避免。
高利差一直是我国银行业的特点。过去由于银行有过多的政策性坏账需要冲销,不得不选择让其它借款人分担的方式。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纷纷上市,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注资扩充资本金,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达到10%以上,达到了国际要求,不良率也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因此,实施政策性高利差的必要性已没有了。高利差还不利于银行的产品创新,并可能会增大银行的风险度。
此外,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已经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也已成为法人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它们也搭便车享受到了高利差政策,这对其它银行并不公平。
按照银监会公布的信息来看,截至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已达到4年前的10倍。从已公布今年中期业绩的上市银行来看,其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都上升了50%以上。
潘英丽表示,可以看到的是,未来缩小利差将成为趋势。缩小利差也利于减少海外热钱流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本报记者陈韶旭
对百姓经济生活有何影响
股市:银行股将受较大冲击
经济学家、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央行此举主要为宏观经济降温,并非针对A股市场而去。因此,此举对A股的直接影响是,由于存贷利差减少,银行股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如果连续加息,就会对A股市场造成实质影响。
申银万国证券宏观部经理李慧勇博士认为,这一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对A股市场产生较大冲击。首先,由于上月刚刚加息,因此本次加息出乎市场预料;其次,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周边市场走势偏弱,次级债影响尚未消除,因此,此项政策将会对A股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保险:寿险业预定利率应调整
此次加息后,按照刚刚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3.60%和5%的利息税的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再次突破寿险业通行的2.5%预定利率上限,比其高出0.92%。这个利率的差别,将影响寿险市场。事实上,央行上次加息之后,从中国人寿和平安公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这两家公司的寿险单月保费都创了本年度的新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透露,有关预定利率的上调正在研究讨论之中,应该会调整。不过,对投资者来说,此时不要盲目退保,退保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房贷:盲目贷款买房者压力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盲目贷款买房者会成为此轮加息的“承受者”,相对于可以“无限”供给的股票市场而言,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购房者的需求也是刚性的,自住的房子,是无论如何都要买的,而目前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和通胀周期,所以“房奴”们的压力更大。
理财:仍要选择“适合投资品”
中大君融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毛丹平博士认为,此次加息后,利率仍然与CPI不成比例,而广大投资者依然会选择可以“跑赢”CPI的投资品种,所以单次加息的“效用”不会很明显。老百姓选择“适合投资品”的热情不会就此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