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5日,北京昌平法院对中国石油大学霍某、季某两名学生进行了缺席宣判,判令其立即返还所拖欠的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的助学贷款。昌平法院近日还将对另外3名欠贷不还的学生进行宣判。
此前,建行北京昌平支行状告中国石油大学42名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虽然立案半年来有37名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偿还了贷款,但仍有5名学生既不还贷,也未到庭参加诉讼。
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以来,帮助众多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累计已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06.8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72.7亿元,早期贷款的学生已完成学业,开始进入还贷期。但由于当前一些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流动性大、少数学生信用意识较差等原因,已经出现拖欠还贷现象。
“过去有些学生得到助学贷款后不愿意归还,毕业后手机一换,再留个假单位、假地址,银行就找不着人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日前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
央行某省分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去年10月底,该省助学贷款尚有1.5万多人有贷款余额未还清,其中4000多人没有按期还款。教育部的调查则显示,20%的贷款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还贷违约情形。
某银行从事助学贷款发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别不还助学贷款的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银行会不了了之。
但银行最终会选择通过诉讼来解决。“对于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学生,北京银行一般情况下会到法院起诉该学生。”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日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北京银行已有过多起针对还贷违约学生的诉讼,银行都胜诉了。如北京市首例国家助学贷款纠纷案,就是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的魏某由于未能按期偿还助学贷款,而于去年7月被北京银行右安门支行告上法庭的。
在提起诉讼的同时,银行方面也在认真研究防范风险和事后补救措施。严晓燕介绍,在发放助学贷款前,银行都会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发放贷款后,又会和高校合作,经常性地对贷款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学生毕业后,银行又会派专人负责与贷款学生一对一地联系,通知他们及时还贷。
个人信用从学生时代开始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后,贷款学生就再也不能拖欠贷款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只要欠款的学生毕业后有工作,在银行开了工资账户,他的信用信息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银行很容易就能找到他。而一旦他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以后就很难再从银行贷款。
“与一般个人贷款业务相比,助学贷款风险更高。”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借款人的还款风险存在一定客观因素;而国家助学贷款期限长,借款学生流动性大,毕业后分散在全国各地,又直接影响了银行对贷款的催收。
他说,中国银行采取多项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包括设计全新的贷款操作流程,确定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风险审核标准和风险控制程序;与个人征信系统联网,加快助学贷款信息归集,逐步实现信息全国共享,动态更新学生诚信记录;合理运用风险补偿金,降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损失;通过银校合作,增加综合收益,弥补助学贷款损失。但在提及的措施中,这位负责人并没有表示中行会否对拖欠贷款的学生提起诉讼。
“国家助学贷款本来就是一项政治任务,不管盈亏与否,不管愿不愿意,银行都要办理助学贷款。”银行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人士的解释,也许道出了一些银行的苦衷。
教育部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今年3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各高校要协助银行对进入还款期的违约毕业生逐个查找、催还,并将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国家助学贷款严重违约的学生名单将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虽然曝光违约学生名单的工作还没有时间表,但至少对那些违约学生也是一种震慑。”北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