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汉密尔顿(王慧卿译)
欧佩克最近的决定应当对目前的国际油价负责吗?我并不这样认为。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石油的需求弹性可能有所下降,而且高油价也不像前几年我们所想的那样,会那么容易让发达国家陷入衰退。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下一个垄断者的反应应当是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然而,我很想把主要的欧佩克成员的实际产量与配额作一个比较。沙特在欧佩克作出减产决定之前,就已经开始削减产量,伊朗也是。我并不想把伊朗自2005年11月以来的产量减少看作一种策略,是为了影响欧佩克的决定。
尼日利亚也在欧佩克宣布减产的一年之前,就开始削减产量。国内混乱局势才是尼日利亚石油产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是欧佩克的决定。
或者有人要说,在欧佩克宣布减产后,委内瑞拉减少的产量非常有限。然而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目前比配额允许的产量还少6万桶/天。
受欧佩克影响最为明显的例子是科威特,虽然明显也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在科威特国内,正在热烈讨论是不是过快地耗尽了本国资源。科威特国会提出了一项提议,将科威特的石油年产量限制在总储量的1%以下,以保证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石油。科威特官方公布的石油储量为990亿桶,这意味着每天的石油产量上限为270万桶/天,高于目前的240万桶/天的实际产量。
但是,《石油情报周刊》2006年1月宣称其得到了内部文件,显示科威特的全部石油储量只有480亿桶。这样的话,1%的限制意味着每天理想的石油产量只有130万桶/天。欧佩克宣布削减配额可能正好给了科威特一个借口,采取自己本就想采取的行动。
阿联酋也随着欧佩克的减产决定削减了产量,回到250万桶/天。
其实,欧佩克会议达成一致的是削减产量,而不是新配额。如果比较2006年10月与4月的数据,可以发现欧佩克成员的石油产量都有所削减,虽然减少量没有承诺的大。(作者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教授,本文有节选,王慧卿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