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邓少华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1996年批准的第52个国家高新区,次年第53个国家高新区花落西安,时隔10年之后,国家今年批准了第54个国家高新区,这就是宁波国家高新区。
深圳高新区面积只有11.5平方公里,是全国高新区中“最小”的,且批准时间相对较晚,但它后来居上。在2003年科技部考评中,深圳高新区位居第二。去年,深圳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01.7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51.1亿元,实现税收33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达135亿多元。
“我们高新区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是全国惟一一个没有设立管委会的高新区。”深圳市高新产业办副主任邱宣向宁波市党政代表团介绍说,他们是举全市之力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
在全国54个高新区中,深圳高新区没有选择通用的管委会的体制,而是别出心裁探索全新的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背后展现的正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人们常说的“产学研”相结合,在这里变成了“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政府、资本、中介共同为“产学研”结合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便捷的通道。深圳无名校,却办起了虚拟大学,包括清华、北大、哈工大等34所名校,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以及5所香港院校和法国里昂大学在这里设有基地,实现了名校在深圳。深圳既无大使馆也没有领事馆,但为了便于海外创新合作,建起了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加拿大高新技术协会、中朝科技交流中心等20多家海外科技服务机构入驻。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样也是敢为人先创新的结晶。该院1996年12月由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以“四不像”的创新理论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它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
“我们研究院是正局级事业单位,但财政仅支持三年,后来全靠自己到市场上找饭吃。”
该院胡教授向我市党政代表团介绍时说,当年一些重量级媒体曾载文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何去何从表示过担忧。回过头来看,正是凭借敢为人先的胆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得了成功。现在清华研究院平均每年申报200项专利,有15项成果实现产业化,技术价值超过10亿元,孵化企业310家,总产值达110亿元,清华研究院也因此出了许多个百万富翁。
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事例不胜枚举。有些企业家甚至敢于为了成功一个新科技项目而将自己90%的本钱都押在上面。在深圳,许多创业者在成功之前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甚至陷入过“弹尽粮绝”的境地,但他们不畏失败,坚信失败中一定蕴藏着成功。正是凭着这种冒险勇气和执着精神,深圳在创新的艰难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特别是他们在创新道路上提出了坚持“三个舍得”。第一要舍得名誉。由于发展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见效较慢,经济总量的排名在全国一时可能不那么靠前,有些名誉会受到影响,但不能因此顾虑重重,缩手缩脚。第二要舍得时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发展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时间,要耐得住寂寞。第三要舍得投入。要敢于把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自主创新上去。
事实上,创新就是对传统思维的突破,体现在打破惯例的一举一动之中。它启示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应从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打破常规开始,鼓励敢闯敢冒。
考察感言
周江勇(象山县委书记):这次学习考察接受的是一次现场教育,感触很深。对比珠三角地区,我们必须增强发展的紧迫感,紧紧依靠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以特色取胜之路。
虞银花(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同样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深圳人没有怨天尤人,相反,思考的是怎么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化困难为机遇,快人一步赢得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