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朱德陷入深深的悲伤、悲凉之中。最后一个军礼,他敬给了长期共同奋斗的老战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他去世仅隔十五天。“革命到底”成了他的政治遗言。
八十九岁再次当选委员长
1974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在近期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知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了,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毛泽东的决策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意愿。“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未能改善,日常生活必需品要按计划分配。老百姓不满意这样的生活。林彪事件发生后,经过纠正“左”倾错误,这一时期各项工作调整、整顿,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
召开四届人大,在江青一伙看来是巩固和扩大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既得权势的时机。他们更加紧了宗派活动,企图利用筹备四届人大由他们出面“组阁”。毛泽东对江青等另搞一套的图谋有所察觉,对他们进行多次批评,重申由周恩来主持党中央和政府的日常工作,对重新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委以重任。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挫败了江青一伙的“组阁”阴谋,保证了四届人大顺利召开。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朱德主持了开幕式。周恩来带着重病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作报告的时候,周恩来的身体十分虚弱,但是坚持站着作完了报告。
从三届人大到四届人大,中间相隔十年,又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确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使经受了多年“文化大革命”磨难的人民心中又燃起新的希望。
朱德在这次会上继续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时,他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了。他在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在庄严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党和人民委托我们贯彻执行宪法规定的职权,责任重大,任务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朱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作用的不断显现,我国同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频繁的外交往来,使朱德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周恩来在发现癌症两年后的1974年6月住进医院,四届人大后不久,周恩来病情加重。朱德知道这时自己要多承担些工作,来减轻这位老战友的重负。因此他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活动,频繁地会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领导人以及友好代表团,在有限的一年半时间内,他单单出席接受国书的仪式就达到四十多次。
以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身份领导全国人民向四个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朱德,精神更加振奋,就像年轻了几岁。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朱德多次提笔写下了“革命到底”的条幅。
最后一个军礼敬给老战友
1975年7月11日,朱德正准备到北戴河去休养,身体稍稍恢复的周恩来一边在病房内作“八段锦”运动,一边让卫士高振普打电话:请朱老总在去北戴河之前先来见见面。
前几天,朱德曾经想去看总理,因为总理当时的身体不太好,没有请他去,不愿让年近九旬的朱老总看到他在病榻上的样子,朱德也不想影响总理的正常治疗。当得知朱德去北戴河需两个多月才能回来,周恩来担心到那时自己的身体条件不会比现在好,于是热情地向朱德发出了邀请。
下午5时50分,朱德走进总理的会客厅时,看见周恩来已经换下了病号服,远远地迎了过来。朱德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声音有些颤抖:“你好吗?”周恩来回答说:“还好,咱们坐下来谈吧。”
朱德的动作有些迟缓,当卫士走过来扶他坐到沙发上时,周恩来关切地问:“要不要换一个高一点的椅子?”朱德说:“这个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