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语文卷的高考作文重复着往年这个时候的热闹。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在第一时间上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全国卷I《出事了》、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广东《传递》、江苏《怀想天空》、湖北《母语》、湖南《诗意的生活》、福建《季节》、辽宁《我能》、天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作文题目既出,不甘寂寞者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顺应这股风潮,已经有媒体推出了“我写高考作文”的栏目,附和者众;更有论者借题发挥,将高考作文移步换景、深文周纳,矛头所向直指高考本身,藉此一抒胸中之块垒;当然,讨论最热烈的还是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们,其中容颜大悦者有之、捶足顿胸者有之、面红耳赤者有之、声泪俱下者有之……中国特有的人文景观,莫此为甚。
高考作文似乎成了6月7号这天全中国的一件文化盛事。个中原因,实在值得玩味。在我看来,总不外乎如下几个原因:其一,60分的高考作文,事关重大,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其实已与科举制下一文定终身没有多大差别,岂能不引起空前的反响;其二,置身事外者仰仗毫无牵绊的自由心境和某种自负的“文学才华”,挥毫泼墨、意至笔随、天马行空,往往更能写出佳作,徒让那些谨言慎行的考生们脸上无光、自愧不如?这种志得意满、夸耀于人前的机会之于“文学青年们”又岂能轻易放过?一句话玩的就是心跳;其三,高考作文是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人们倾向于从各地作文中一窥时代面貌的演变。如果作文题目推陈出新、暗藏玄机,就不仅是一种智力操练,更是一种制度操练,绝对吸引眼球。媒体的热炒和舆论的跟风无不与此密切相关。
但,最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冷静察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虽然看上去颇有新意、赋予考生很大的自由度,但它仍然无法褪去为应试而作文的浓重痕迹。其实这也不能说是高考作文的错,究其实质仍是应试体制的错。曾知否,高考作文训练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一块,高考前夕,似是而非的押题、猜题已然风起云涌,从热点到冷门、从形式到内容,各种教育组织和个人纷纷鱼贯而出,讲经布道、口水四溅。而在更早些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已经开始了资料搜集工作,老师面授机宜、苦口婆心;学生背诵范文、过目成诵。如此这般,导致“宿构”和抄袭之风盛行,据说,1998年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有个考场30个考生有近一半人死了父母;1999年《加入记忆可以移植》,胡编乱造的作文甚嚣尘上;2000年高考作文题《双赢的智慧》,抄袭作文得到了满分。
我想说的是,高考作文不是一个假、大、空的垃圾场。一个民族如果制度化地鼓励孩子们说谎成性、虚情假意,该是多么悲哀和造孽的事情?高考需要改变,高考作文亦然。在如今高考作文热闹空前的场景面前,我们切不可以忘记它凄凉和悲哀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