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俞建明)宗汉街道马家路村在外口公寓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发挥临时党支部在外来暂住人口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四年来,公寓住户及周边居民安居乐业,该村未发生一起重大治安事件。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使流动党员在慈溪有家又有为,我市的经验和做法也在全省有关会议上作介绍并推广。
创新组织设置,让每个流动党员都有“家”。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我市调整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使党组织的设置与农村的发展同步跟进。目前,我市已探索设置村企联合党组织、“协会+支部+基地”党组织、外口公寓党组织及工业区域党组织等,尝试建立外来流动党员和外出流动党员驻外党组织。江西横峰县港边乡、安徽五河县湖桥镇在逍林镇建立了驻慈流动党员党支部,桥头镇党委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了驻北京中关村流动党员党支部,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
创新管理方法,使流动党员管理都有“线”。组织部门通过媒体发出《致流动党员的公开信》,并在村、企业、人口相对集中的住宅区张贴,向广大流动党员公布联系电话,开展“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党组织”活动,接党员“回家”。通过整合公安、外口办、人才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等部门资源,利用人才引进、办暂住证、就业、培训等环节,广泛联系党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找到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员400名,为1339名流动党员明确和落实了组织关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联系、双向互动、共同负责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严格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部分无法接转组织关系的农村流动党员进行“持证管理”。建立党内信息管理网络,基层党支部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工作状况,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创新服务方式,对每个流动党员都有“情”。农村流动党员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容易碰到困难和问题。基层党组织从关心帮助入手,开展“关爱同志行动”,筹集党内互助资金150余万元,建成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106个。对流出的党员,党组织建立健全登记报告、定期联系、监督评议、跟踪管理制度,使他们离家不离党;对流入的党员,党组织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服务创业、作用发挥等机制,做到“三必谈”,即:外来流动党员调入时必谈,交党费时必谈,党员调出时必谈,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征询党员对支部工作的意见。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深化服务,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开展党性教育、职业技能、就业咨询、法律维权等学习培训,使党员“恋家”,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创新活动载体,使每个流动党员都有“为”。根据农村流动党员不同的职业特点,各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志愿者”、“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优秀农村流动党员”评比等活动,鼓励流动党员做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模范。发挥流动党员的身份优势,引导他们当好流动人口中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党委政府的信息员。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有3100名外来暂住人员,而本地人口只有600人,他们通过村和谐促进会建设,充分发挥外来流动党员在暂住人口管理中的联系、协调作用,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