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进入5月份以来,太湖蓝藻提前暴发,水体变色发臭。5月28日前后,居民用水开始感觉到明显异味,其后,情况愈加严重,居民家中的自来水腥臭难闻,不仅无法正常饮用,甚至洗衣、洗澡等都成问题。目前已进入夏季,这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给城区100多万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印花税率上调,表明了监管层调控股市的决心……
由于受到“水荒”的严重影响,连日来无锡市水价一路看涨,引起居民疯抢。尽管无锡市政府已经出台规定,对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经营者予以重罚。但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水价还是从15元、20元、30元疯狂涨到50元/桶(6月1日《广州日报》)。城市自来水腥臭难闻,无法洗衣、洗澡,这么劣质水被输送到居民家中,纯净水价攀升十余倍仍供不应求,当地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自不必说。笔者想知道无锡爆发严重的水荒的原因到底在哪儿,谁该为此负责?
针对大面积的蓝藻影响水质,此前有报道说,今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是导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关人士称之为“属于自然灾害”。这种说法是在有意避重就轻,淡化责任,污染才是这次“水荒事件”的罪魁祸首。我们至今还记得,早在1996年4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在国务院环委会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议上非常动情地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从那个时候宋健同志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太湖流域污染就已经十分严重,10年过去了,太湖污染不仅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2005年9月,某报记者参加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赴太湖流域采访,当时记者用“乌黑发臭”形容看到的污染。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太湖站副研究员张路博士就太湖蓝藻发表看法时表示:自上世纪末以来,太湖污染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使水质环境没有好转,太湖污染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而且污染仍在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回避,水质发臭是污染长期积累得不到很好治理所形成的,将水荒推向“自然灾害说”是不正常的。太湖污染是个不容回避,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余年了,太湖在一边高喊治理一边遭受污染,这次太湖蓝藻引发的用水危机,可以说是自然界对人类环境污染的严厉报复。事实上,十年来污染未得到治理的岂止是太湖,淮河、黄河、渭河、松花江等水质污染都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即使是长江污染也在一天天加重,专家学者们一直都在奔走呼吁。太湖正在着手从长江引水,也许暂时能缓解太湖“臭情”,可是有一天长江水质也不能引入了怎么办呢?这是值得反思的严重问题。拦截污染源,治理污染才是太湖的唯一出路。
污染虽然换来了太湖流域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可太湖流域的景观、渔业、航运产业却遭受到了沉重打击,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影响,这是无法用经济数字来衡量的。如果不加大对太湖的防污治污力度,彻底改善太湖水质,太湖水仍对无锡乃至流域上海等地带来潜在的用水威胁。换句话说,若不保护好太湖的生态环境,则当地人民必然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