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海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以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坚持“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政府引导为主体,充分发挥社区积极能动作用,走出了一条有镇海自身特色的社区建设之路,涌现出一批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创建亮点。
以社区自治为根本,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
根据城区居民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有利于社区自治的原则,按照每3000户左右的标准科学划分社区,实现地域、人口和资源的合理布局;按照人均300户的标准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先后公开招聘了100余名各类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使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目前,这支专职工作队伍平均年龄37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0%。;按照每千户12.5万元的标准,确保社区事业经费的到位。近5年来,共投入社区资金3800多万元,通过新建、扩建、调剂等多种途径,改善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到了每百户35.6平方米,超过市定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同时,健全和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规范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推出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重大决策民主听证会制度、社区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社区自治“八项”制度和“居务听证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等“六大员”制度。
以社区文化为载体,社区认同感不断增强
利用社区民间文化组织,构筑“15分钟文化活动圈”,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以龙鼓精神为文化旗帜的后大街“凡星艺术团”、以民乐为特色的胜利路“喜洋洋艺术团”、以“女子铜管乐队”为品牌的白龙文化艺术团等150余支社区文化艺术团,成员共有5000多名。各社区还普遍建立了社区党校、老年大学、市民学校,组建了社区教育讲师团,并建成了社区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居民文化室,有的还形成了社区文化长廊。社区文化活动形成声势,近年来,社区每年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都在200场次以上,直接参与的居民达50000多人次,做到了“年年有主线,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季季有高潮”,使广大社区居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以社区服务为重点,社区归属感不断增强
建立完善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区市民服务中心推出了特色服务“21890(你一拨就灵)”,实行24小时便民服务;各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与区市民服务中心实行联网,建立家政服务超市,提供近40项为民服务项目;各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站”、“爱心康复室”、“康复休闲苑”等社区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拓展到卫生、绿化、健康、娱乐、休闲、学习、饮食、家政、就业保障、居家养老等多个项目。同时,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形成了共有1万多人参加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8%以上,累计受服务群众达35万多人次,初步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社区卫生为抓手,社区环境不断改善
目前全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社区卫生服务点23家。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运转,服务站做到12小时门诊,24小时有人值班,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康复在社区”的目的,2005年获得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同时,投入数千万元,大力建设小区绿地和小景点、小雕塑,小区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了40%。社区环境保洁实行“管做分离”,实行14小时动态保洁,达到了“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
目前,我区社区建设正按照“创新出品牌、拓展促均衡”的工作思路,逐步推动社区工作重心从老城区向新城范围拓展、延伸,逐步推动老城区范围的社区致力于树品牌、出精品、创特色,新区范围的社区致力于打基础、达标准、形规范,全区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