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余姚记者站叶初江龚宁)日前,余姚市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其中以民生为重的“幸福余姚”建设目标尤为引人注目:到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9万元和1.2万元,社会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对文化、卫生、教育、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近几年来,余姚市把富民增收、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障群众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协调一致。据统计,2006年余姚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2元和855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5平方米。
该市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帮扶、慈善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为补充的社会立体救助体系。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累计达18.2万名,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8%。初步建立起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分别达到96.6%和81.8%。从去年开始,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即城乡居民的低保标准将随着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而增长,全市8637户低保家庭从中受益。去年共投入500多万元,帮助870名困难群众就医,资助280多名在校大中专生就学。
加大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免费培训力度,加大对困难群体再就业扶持力度。去年,该市共有7.2万余名各类劳动力,依托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4万多名,培训城乡劳动力3.49万名,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同时,该市积极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消除零就业家庭,城乡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左右。
近几年来,该市先后投入10亿元资金对城区“三江六岸”进行绿化美化,全市现有公园绿地面积达8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从2000年的3.4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9.85平方米,被命名为省园林城市。
同时,作为首批“省示范文明城市”,该市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及时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外来人口服务和管理日益规范,引导全市群众逐步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2007年02月22日《宁波日报》第一版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优惠 保险 工资 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