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文明之城的和谐音符 余姚小故事撷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5月29日 17:48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城市之美,莫过于和谐。

  近年来,余姚以“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理念,把建设文明城市的重心放在了市民文明素质的培育上,放在了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上。记者撷取了几件发生在余姚的小故事。

  11年同吃年夜饭

  余姚学弄社区36弄7号楼。

  这是一个普通的楼道,楼道的门口贴着一幅他们自撰的对联:近邻亲如一家,友谊地久天长。这里住着8户普通人家,他们中有退休教师、个体业主、机关职员;不寻常的是,每年除夕,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同吃年夜饭,这样温馨的年夜饭一吃就是11年。

  1995年,大家刚刚搬进这个楼道,406室和405室两家关系特别好,两家准备一起吃年夜饭,当时另有4户人家也加入了同吃年夜饭的行列。此后,只要有新住户搬进来,就会被这里浓浓的邻里情所感染,自觉加入进来。

  “实际上,同吃年夜饭只是一个形式,我们邻里情更多地体现在平常的一些小事上。”楼长张志金是退休教师,他讲了一件小事:不久前,他和邻居老杨一起出去办事,老杨先回来,他就去菜场买菜。不一会,天下起雨来,想到张志金没带伞,老杨在自家拿了一把伞冲进雨幕,往菜场赶……

  8户人家二十几个人都是热心人。每年冬至前后,住在一楼二楼的人家晒不到太阳,305室的退休教师老周就主动上门请他们到他家的阳台上晒被子;老周爱养花,他常常自己培育花草,把已经养好的花送给邻居们,让楼道里的每家每户都装点上了绿色;居民赵友谊有一辆小货车,他每次开车去灌煤气前,总叫老伴挨家挨户去问一问有没有要代灌的,结果邻居们这几年来的煤气都是老赵代灌的。

  去年,楼道里有两户人家在别处买好了新房,因为舍不得这里的浓浓邻里情,又把新房转让了。

  链接

  自2004年以来,余姚在城区的21个社区内开展了“邻里节”活动。他们以楼道为单位组织了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法摄影展览等活动,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邻居走在一起,消除了隔阂,增进了感情。不少社区还以楼道为单位设计了一张“和邻卡”,在“邻里相处,贵在和睦”的主题词下,印上了常用电话号码、各单元户主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邻居们联系沟通。据统计,余姚城区共有8万居民参加了“邻里节”活动。

  一碗热腾腾的鸽子汤

  山东妹子张会园来余姚打工两年了,从没落过泪,甚至在被歹徒砍伤了头部和肩膀时。但在一碗热腾腾的鸽子汤前,她流泪了。

  今年2月1日傍晚,在舜宇公司上班的张会园和同伴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当她发现歹徒抢夺同伴的包时,她勇敢地挺身而出,却被歹徒砍伤了头部和肩膀,肩部的肌腱被砍断。2月8日,当地的《余姚日报》报道了这个外来打工妹的勇敢举动。这篇报道拨动了余姚人的心弦。报道上有一句话:医生建议,小张应多喝点鲫鱼汤、鸽子汤,这有助于她身体康复。第二天,细心的余姚市民诸阿姨一大早就特地买来了鸽子和保温瓶,诸阿姨把鸽子汤炖得浓浓的,中午时分送到了小张的病床前。看着一脸惊讶的小张,诸阿姨慈祥地对她说:“小姑娘,我是看了报纸才知道的,你爸妈不能来看你,就让我代他们照顾你吧。”张会园喝着热腾腾的鸽子汤,热泪盈眶。

  张会园牵动着余姚人的心。退休在家的老大妈来了,团员青年来了,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余姚人来到了张会园的病床前,给她带来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有人看到张会园的滑雪衣被歹徒砍破了,连夜给她买来了一件崭新的羽绒衣;有人想到她呆在医院会觉得寂寞,特地送来了下载好电影和音乐的MP4。张会园住院的几天里,有上百位余姚人来看望她,还留下了7000多元钱,让小张买些营养品滋补身子。

  链接:

  在余姚,35万外来务工人员被称作“新余姚人”。2003年,余姚率先在全国实行“外来人员三证合一”,方便他们打工和创业。余姚总工会推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十个一视同仁”。

  “爱心车”行驶在城乡之间

  在余姚汽车西站,有一辆中巴车一天4趟开往泗门镇。有些乘客往往会等上一些时间,特意乘坐这辆车。这不是因为这辆车的设施好,也不是这辆车跑得特别快,而是因为这辆车是这条线路上有名的“爱心车”。

  这辆车的车主叫张浩。10年前从承包这辆客运班车开始,他就立下这么一条规矩:凡是背书包的学生和老年人坐他的车一律不收费。

  与张浩同村的一位村民对张浩特别感激,他的儿子从上小学起就开始乘坐张浩的班车,一直到现在读初中,张浩从来没有收过一分车钱。

  我们替张浩算了一笔账:他每天义务接送孩子基本上在20人次以上,最多时超过50人次,10年下来,已逾10万人次,按每人每次最低1元起步价计算,就是十多万元。这对家境并不富裕的张浩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链接:

  近年来,余姚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文明行业的创建面达100%,已经有两个行业正式被命名为“文明行业”。目前,余姚涌现了300多家文明单位,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4家,已有“窗口”行业文明服务示范点74个,并有18个“窗口”单位获得了全国级荣誉称号。(原载2006年3月13日《宁波日报》第1版)

  (原载2006年3月13日《宁波日报》第1版)

稿源:  编辑: 赖小惠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应对猪肉涨价
陈坤五年前已为人父?
宁波优秀警察何利彩
阿德尔曼入主火箭
老虎咬死饲养员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