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魅力古县城和谐新农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5月28日 17:50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出宁波市区,沿江北大道西行10余公里,穿越七里桂花长廊,花径深处,便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至1954年的1200多年间,慈城一直是慈溪县治。1954年,宁波重新调整区划后,慈溪县城迁往浒山镇,慈城就划入了江北区。慈城三面环山,南临姚江,山水相依,自然环境优美秀丽。

  慈城镇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下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由于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突出的区位,相继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宁波市中心镇。2000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对慈城镇实施古城保护与开发的重大决策后,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旅游重镇”的目标,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0.4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8%,财政收入4.3亿元,年均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8940元,比五年前净增3221元。千年古镇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随着杭州湾大桥的建设以及经慈城连接宁波大通道的建设,将为慈城发展插上金翅膀。古城保护开发和新城建设齐头并进慈城作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保存着完整的“一街一河双棋盘”形态和大量明清古建筑,这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少见。在这里,历史上曾出过5名状元、数百名进士。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举目皆是。在古城2.1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文物古迹灿若云帛,列入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有旧时县城特有的县衙、考棚、孔庙和大量的明清官宦宅第群。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镇跳动千年的脉搏。

  为确保古城保护开发,江北区和慈城镇按照“恢复古城、挖掘内涵、保护开发、经营城市”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启动了以“五点一线”为重点的总体保护开发工作:浓缩古代士绅居家生活文化精华的冯宅俞宅,代表慈城儒孝文化精髓的孔庙以及孔庙碑林广场,涵盖中国古代基层政务文化要素的县衙,映射中国古代科举事业全景的考棚,以山水园林式书院风格反映古代教育文化生活的慈湖及集中体现古代商业生活风貌的民权路古代市井商业街道等都得到保护。几年来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已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完成了古县城保护和新城开发建设的总体方案及部分详规,修复了国家、省、市、区文保单位的明清古建筑9.5万平方米,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孔庙、县衙、校士馆等景点,开张走马楼饭庄、宝善堂茶馆等营业场所。2005年,慈城古建筑群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以慈孝、科举、进士、衙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休闲特色古城撩开了新的面纱。

  在古县城保护开发的同时,慈城新城也拉开了建设框架。去年,慈城新城已正式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规划,位于慈江南面沿官山河两岸、总面积5.2平方公里、可容纳居民4.5万人的慈城新区,将以“一廊、两轴、两湖”为主体框架,并衍生多个不同主题的功能组团,其中,“一廊”为沿官山河的历史文化与景观传承走廊;“两轴”分别为旧城南北向延伸的“市民轴”和东西走向的商业轴;“两湖”由“市民轴”南端的“中心湖”和商业轴东端依托狮子山的东湖组成。新城除混合使用核心区外,还包括位于中心湖滨北部和东湖西侧的文化度假休闲区、东依官山河的混合使用居住区及4个纯居住片区。新城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与古城遥相呼应,将是离宁波市中心最近、有山有水、郊区化、生态化的集文化产业、商务办公、休闲度假、旅游娱乐、行政服务和商贸园区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城区。目前,全长16公里的慈城新城核心区“两纵一横”路网和28公顷生态湖工程已全面启动,前期完成建设投资3.65亿元。形成了古县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并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画卷。“三匹马”拉动慈城经济新跨越慈城镇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古城保护、新区开发所带来的旺盛人气,大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三匹马”拉动了慈城经济新跨越。

  近年来,慈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迈出扎实步伐。私营工业城和金田铜业城的建成,成了集聚慈城工业企业的基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慈城镇共引进112家企业落户,规模以上企业已有93家,总产值从2001年的15.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0.71亿元,实现利润13.8亿元。

  从作坊式小厂发展起来的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形成了拥有10家生产型和3家经营性企业,加工产量连续5年列全国同行业之首,并连续4年实现销售额翻番,2006年其主营业务销售额达到220亿元,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被宁波市政府命名为最具跨越式发展的大企业。

  在大力振兴工业经济的同时,以种植业、林特业为主导的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成为慈城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年糕、蔺草、盆花、名茶,已成为慈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全镇已有优质年糕专用粳米基地10000亩,蔺草7400亩,花卉盆景5900亩,名优茶3000亩。年糕产业已成为慈城镇特色农业的“龙头老大”,全镇有大小年糕生产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8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年销售额1.5亿元。今年1月,慈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年糕之乡”称号。

  慈城镇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做大古镇游、乡村田园风光游等旅游观光文章。五星村的垂钓烧烤休闲游,三勤村的特色农家游,毛岙、金沙、半浦等村的生态休闲游、红色革命游、古村游深受游客青睐。其中,五星村的垂钓烧烤休闲游自开业以来共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前不久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三星级。2006年,到慈城古镇及乡村旅游的收入达121.8万元,同比增长81.4%。近五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镇带村,新农村建设显活力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心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慈城镇坚持“以镇带村”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三农”工作的新发展。江北区委常委、慈城镇党委书记费伟华深有感触地说,广大农民群众为慈城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是慈城镇统筹发展的第一步棋。镇里一方面倾力扶持优势企业,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以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对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近几年全镇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1944个,帮助3292名失业人员及被征地农民实现再就业。还通过开发“民景”、“民品”转移农村劳动力。他们投入近千万元搞好基础配套设施,先后发展五星农家游、三勤品茶游等五个特色休闲农业项目,成为农民就业的新途径。通过对农产品原产地的保护,加大对慈城年糕、三勤白茶等特色产业的培育、保护,扩大规模和市场覆盖面,从而促使5000多农民向特色产业转移。

  统筹发展的第二步棋,是促进人口集聚。慈城古城内有2.6万居民,为降低古城人口居住密度,减轻文保单位承受的压力,镇里专门在古城外辟出黄金地段,规划建设百万平方米的新型社区,除安置古城迁出居民外,还将结合村庄改造,吸纳周围的2.5万名农村居民。目前,慈湖人家和枫湾家园一期占地约43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已投入使用,慈湖人家二期和枫湾家园三期项目也已启动。这些新社区按城市社区标准设计,配备小学、幼儿园、商业步行街、超市、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让农民从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等方面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统筹发展的第三步棋,是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慈城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他们加大扶持力度,实行分类指导,探索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6年,全镇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了2065万元,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多,村均达50.3万元。慈城山村蕴藏着丰富的山林资源。为增强村级经济实力,近年来,启动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现在,慈城已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0条,总投资1393万元,总长12.8公里。“资源路”的建设,给山区农民带来了约264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慈城的实力企业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金田铜业集团与周边的五湖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该村制定村企结对5年发展目标,资助103万元修建村主干道、10万元建造村委会办公楼、2万元改装村民一户一表自来水,还优先录用结对村78人就业。去年9月,金田铜业集团、沪甬电力等11家企业,又分别与慈城镇11个村签署了结对协议。当年出资110万元,用于帮困助学、修路架桥发展村级经济。区财政、交通、建设、城管等19个部门,也分别与慈城镇19个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结对村新农村建设顾问,共谋发展思路。

  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是慈城统筹发展的又一步棋。慈城镇以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要求,镇村先后投入5200余万元进行以村庄道路硬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消灭露天粪缸,落实公厕保洁,全面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镇集、区运”的三级管理模式;对长达39公里的河道进行了疏浚。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公路、通电、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现代信息,有效地改善了生活条件。2005年,慈城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生态镇,宁波市卫生镇等称号。

  慈城镇还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做起,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实现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2%,还对41个行政村23246名农村适龄劳动力建立了数据库,实行及时便捷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如今的慈城镇,文明和谐之风如春风荡漾在每个村落,41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娱乐健身场所;20余支由政府引导、群众自发组织的越剧队、少年武术队、老年腰鼓队、民乐队、太极拳队、舞蹈队、围棋队、桥牌队等,活跃在乡间村落。古镇人民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生活越来越红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稿源:  编辑: 赖小惠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应对猪肉涨价
陈坤五年前已为人父?
宁波优秀警察何利彩
阿德尔曼入主火箭
老虎咬死饲养员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