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温馨指数”90.5%。日前,在白沙街道组织开展的居民“温馨指数”的抽样调查活动中,用数字表达了他们对“幸福”和“和谐”的理解。居民幸福不幸福,社区和谐不和谐,居民心头自然有“数”。该街道有关负责人说,开展这次“由居民说了算”的调查问卷活动,旨在全面了解辖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风尚等方面的评价情况,并就如何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合理需求,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温馨指数”,向区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温馨社区究竟是什么样?怎么才能提高居民的‘温馨指数’?”在江北这个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老城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在经过和专家、居民多次对话后,2003年5月,区民政局牵头制定并实施了《“温馨社区”建设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将温馨社区建设的指标量化。《指标体系》共包含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保障、社区组织等8大项100个小项,每个小项都细化到了可操作层面。
“每做一项工作,都感觉是在构建和谐,为的就是让居民感到温馨。”孔浦街道绿梅社区是我区首个五星级“温馨社区”,据社区居干鲁莲洁介绍,以往上面对社区的考核各式各样,这让我们无所适从,如今《指标体系》出台后,工作也就有了依据。“你从哪里来?你有什么事?”如今在绿梅社区,如果你是生面孔,就会遇到佩戴橙色袖标爱管“闲事”的老人们对你问这问那。这支由10多名退休党员组成的“综治老兵巡逻队”,被社区居民亲切地喻为社区“守护神”。3年多来,社区里没发生过一起重大偷盗事件。鲁莲洁说,这就是创建“温馨社区”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最好例证。
眼下,全区第三批星级“温馨社区”创建申报工作正酣,农民安置社区姚江花园也在准备“迎考”。而3年前,在拆迁户搬进崭新的公寓楼时,那里曾出现过许多令人尴尬的场景。社区居民黄玉芬回忆说:“那时小区里脏极了。有人还在房前屋后的“菜园子”里浇粪水,臭气熏得我们连大热天都不敢开窗户;不少居民家里洗衣污水随手从窗口泼出来,垃圾倒在门前屋后……”为改变“进城”居民的陋习,该社区对照《指标体系》,查漏补缺,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了居民原有的农村习惯,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此外,我区首个以外来人员居住为主的梅堰社区也正在准备创建星级“温馨社区”。
“搞评价标准说到底,最终是要让更多的居民受益。”江北区社区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有标准,就像企业一样,有了ISO质量管理体系才更有促动力。据悉,自我区开展星级“温馨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已有21个社区成功创“星”或升“星”,居民的“温馨指数”日渐提高,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又有近10个社区在申请创“星”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