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南沙=新特区?
广州有意将二者捆绑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胜算几何专家莫衷一是
提要
昨天,一则《六省份齐争第三个“新特区”》的新闻
引发了广泛关注(见本报昨天A14版报道)。记者昨日进一步获悉,广州开发区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且广州有意将广州开发区与南沙开发区捆绑申请,希望能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新区”。
“新特区”究竟有哪些“新”、“特”?申报成功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在这轮角逐中,广州胜算几何?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了本地和中央相关部门、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读。
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开发区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且广州有意将广州开发区与南沙开发区捆绑申请,希望能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新区”。
以开发区申报意在“捆绑”
今年2月28日,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2007年工作会议上,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区委书记薛晓峰在讲话中透露,广州开发区将积极配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向广东省政府、国务院申报广州市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争取省、市相关综合改革在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这是广州开发区领导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及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而据了解,早在2005年下半年,有关申报工作广州开发区就已经着手准备。按照程序,广州开发区需要先上报省政府后再向国务院申报,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尽管是以广州开发区的名义申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但实际上广州准备将广州开发区与南沙开发区捆绑一起申请。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有两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由于有别于1979年起陆续设立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为“新特区”。去年,国家发改委在解释天津滨海新区问题时,曾提出了“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提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层次;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保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公共服务事业;推进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新特区”落户有利争大项目
对于这轮“新特区”的设立,专家们表示,其突破性意义虽然没有当初深圳特区那么大,但是,对于地区发展而言,其激发的经济能量和示范意义依然不容低估。广州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表示,目前已有的两个“新特区”中,浦东已经奠定了上海的地位;滨海新区也奠定了天津在华北的龙头地位。广州如果有一个“新特区”,必然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广州社科院副院长刘江华表示,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都已经成为广州经济的两个增长极,代表性产业和资金、技术的密集程度都很高。但是,目前都还存在一些体制上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能争取到“新特区”地位,内部机制更加灵活,会加速两地发展,对整个大广州、广东全省,乃至整个泛珠三角而言,也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一旦争取到“新特区”,必然会被纳入国家的战略布局。“大飞机、空中客车这样的项目都被放到天津、上海,如果广州设立了‘新特区’,再有类似项目,国家也必然会考虑向广州倾斜”。
有专家总结道,“新特区”的一切魅力都可以归结为:中央以“试验”的名义向地方政府让渡了部分职权,是地方在体制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第三个“新特区”引得全国有6个省市争相竞逐。
国家发改委官员接受本报专访
争得“新特区”未必有大优惠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竞争,这和天津滨海新区当年的情况很不一样。”昨天晚上,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对记者说。肖金成的另一身份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
肖金成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对一个城市的发展确有好处,但和当年的“特区”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即便同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不同城市所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可能不同。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中国第二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基本上是中央自上而下的决定,当时并没有更多的城市与天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现在,则有很多城市自下而上去竞争第三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之所以有众多城市想成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是因为它有助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效率问题,让这个城市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包括更多投资者的关注。”肖金成说,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所拥有的‘先行先试’的特权使其有了更多的突破空间。
肖金成表示,前者并无特区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而且,即便同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不同城市所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是不同的。例如,天津滨海新区受国家重视的程度,远不及上海浦东。除了开发区的政策优惠外,天津滨海新区没有得到其他支持。“这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如果国家把同样的要素分散地布局的话,那么大家都取得不了很好的效果。用区域经济学术语说,这是增长级战略。要培养增长级,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给培育起来。”
-PK台
●武汉今年全国“两会”上,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市长李宪生吁请中央批准武汉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为中部崛起助力。
●重庆去年11月,重庆市政府就向中央送交了“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方案”。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日前透露,重庆有把握在直辖十周年得到国家批准,正式成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沈阳去年12月,辽宁省经请示国家发改委同意,批准沈北新区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把这一头衔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的报告也已经送达国家有关部门。
-争“特”二问
广州胜算几何
支持者认为有六成希望,反对者认为还是选国家中部地区为宜
在这轮角逐中,广州的胜算究竟有多大呢?目前似乎难以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广州开发区条件胜对手”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叙迭认为,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已经拥有珠三角交通、物流、制造、人力等方面成熟的资源网络。广东虽然已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特区,但是老特区和新特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都有所不同,新特区的设立更偏重于中央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广州开发区现有的条件比武汉、重庆、沈阳等地要好得多。此外,广州作为华南重镇,已有的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分别位于中国的北部和中部,如果国家设立第三个“新特区”,很有可能设在南方。广州有60%的希望成为第三个“新特区”。
广州社科院副院长刘江华也表示,广州如果获得“新特区”,其产生的影响力将比其他城市大得多,甚至可以影响到东盟。
“广州‘争特’创新思路不足”
但是,持保留甚至反对意见者也不在少数。彭澎表示,目前中国公认的有三个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已有的两个“新特区”分别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下一个应该选择在珠三角应该较为适宜。广州本身也具有最好的基础。但是,“如果只增加一个‘新特区’的话,最好是在西部”。因为,放在全国视野内,还是应该在西部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广州不合适”,因为广东已经有了一个深圳。“新特区”的选择要置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中,中部更合适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关智生也明确表示,对广州“申特”不看好。“新特区”包含有更多的社会因素,比经济特区有更高的要求。在这轮竞争中,广州显得创新思路不足,没有竞争力,有“浪费指标”之嫌。广州已经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而中部更有崛起和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如果打分的话,广州恐怕要排在最后了”。
深圳是否争抢
民意认为,深圳已是特区,再申请“新特区”是不自信表现
同处珠三角,广深同台角逐“新特区”是否会成为“窝里斗”?专家及民间观察人士均认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概念重在改革,更多在是否有改革的动力和勇气,在这一点上,广深不存在竞争。
总理明确深圳就是“试验田”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为代表关注的新焦点,近年来深圳一直希望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而且在2005年第一个向国家发改委提交申请,但结果却是上海浦东新区最先获得批准。
“因特虎三剑客”之一呙中校称,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9月视察深圳时说得非常明确:“经济特区本来就具有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和使命,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国家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言外之意,作为特区,深圳在改革创新的空间上其实应该比综合改革试验区更有条件,也应更有作为。事实上,深圳二十多年的改革也就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体现。深圳再去申请新特区只能说明深圳对自己进行改革的不自信。
深圳大学马敬仁教授也认为,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也一直在进行中,包括企业所得税方面合并的推迟也得到中央支持,深圳特区的帽子并没有失去,因而没必要再去争这个“新特区”。
李鸿忠称不能再靠特殊政策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广东省十次党代会之前接受记者采访,特别阐释了“特区”二字,认为“特殊政策”是对“特区”的一种表层理解,新时期特区如果还瞄准特殊政策,就没有生命力,他还明确提出“特区”的新内涵,即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
对于这一轮“新特区”的角逐,专家们都持批判性态度。马敬仁教授认为,此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导者是国家发改委,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比较发达地区面临纵深发展中暴露出的尖端新问题,更多是在行政体制中,公共服务体系、金融体制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