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全国6省份争夺第三个新特区名额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 2007-05-16 12:41:50

  一轮“新特区热”似乎正在各地蔓延开来。

  中国宁波网讯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并发展之后,目前,湖北、湖南、辽宁、广西、四川、广东等地区正在同时发力争夺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因为有别于1979年起陆续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人们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为“新特区”。

  “我们已经提出申请,但还没有具体的计划。”某省一位官员向记者坦言,在申报的省市当中,虽然有些省份做了一些准备,但大多数省市还处在“观望期”, “先报名,后计划”的地方不在少数。

  专家坦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其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以“试验”的名义向地方让渡了中央的部分职权,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目前,在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由于国家暂时没有相关办法出台,所以各地最近主要是自行组织力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相关省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议案和提案,并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改革思路。其中,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地区有广西、辽宁、湖南和广州等地。

  广东:广州开发区升级为“新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佳隆

  2月28日,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表示,广州开发区将积极配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向广东省政府、国务院申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新特区”),争取省、市相关综合改革在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

  分析人士称,广州开发区一旦获批“新特区”,将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获得国家税收政策和资金项目的支持。

  4月13日,广州开发区宣传部一位姓林的处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就目前广州开发区申报‘新区’的相关内容和意向,我们还不能提供。”

  该处长还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薛书记的讲话提及相关申报‘新区’的内容也只有‘一两句’,如果要深入地展开式地了解广州开发区申报‘新区’的相关内容,目前来说并不合适。”据悉,早在2005年8月,广州开发区就已准备向国务院申请成为“新特区”。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是唯一个采用“四区合一”管理模式的开发区,所管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都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功能区。

  1月27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悦伦表示,广州开发区正在酝酿向北扩展,将北部现代生态农业园纳入开发区,广州开发区拟扩区的方案目前已经向国务院申请,等待审批。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以2006年为例,广州开发区以不到2%的面积,为广州创造了超过1/8的GDP,工业利润179.92亿元,占全广州市的40%。按照已出让工业用地面积计算,广州开发区是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工业区。

  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4亿元,财税总收入188.38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预计达30.25%,再度居国家级开发区之首。而此前的2004、2005年,广州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可支配财力、工业利润等五项指标,已连续称冠全国各个国家级开发区。

  辽宁:沈北新区由“省级”升为“国家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2006年12月,辽宁省经请示国家发改委同意,批准沈北新区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把这一头衔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的报告也已经送达国家有关部门。几个月来,沈阳市委常委、沈北新区区委书记王世伟成了“空中飞人”,他奔波在沈阳、香港、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之间,四块沈北新区的区域位置宣传板也跟着他随机辗转各地。

  《中国经济周刊》:沈北新区作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半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世伟:取得的主要成效有:首先是建立了经济区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六大经济区,设立经济区管委会,协调管理经济区内部事务,按照新区总体规划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了监督服务体制。如建立了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健全“三局一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对项目和企业的全程跟踪服务,对招商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有力效能监督和科学绩效考评等;

  第三,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化体制。以“乡镇变街道、村屯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为主要内容,高标准规划实施,实现乡镇向街道质的转变、实现村屯的城市社区建制的改造、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全面过渡、实现农村向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认真解决好社会转型中社会保障、就业等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同时,新区还在土地使用和管理体制、外贸体制、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为推进沈北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沈北新区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什么?

  王世伟:沈北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落实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按照“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沈北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应该说,沈北新区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周刊》:沈北新区申请新特区的优势有哪些?

  王世伟:首先,沈北新区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我们已集中培育发展了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光电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物流商贸、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和开发开放平台狠抓项目引进,各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

  其次,沈北新区已经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和社会事业体系。除近300平方公里的蒲河新城和60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子现代副城外,辉山科学城、虎石台职教城、道义大学城和新城子副城四大城市组团也在发展中;

  第三,沈北新区已经取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新区组建以来,全面总结和推广辉山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成功做法,逐步深化新区的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期待“新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许连宝

  目前,广西方面正积极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专家介绍,申请在经济区内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非常重要,如果获得批准,将可以在土地流转、金融、港口保税、通关便利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进行先行先试改革的权力。

  广西将如何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此,《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记者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王跃飞。

  《中国经济周刊》:广西何时提出申请新特区?准备将新特区设在哪里?

  王跃飞:在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代表团的68名全国人大代表及1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请求国家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国家经济开发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由广西沿海的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为主体组成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它既是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市场的门户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陆路大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特有区位优势出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决定把这一区域作为开放开发的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和加快发展,并与融入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结合起来。

  为此,2006年3月自治区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规划建设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重要资源整合和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等。 《中国经济周刊》:希望中央给予什么样的具体政策?

  王跃飞:首先,建议国家加快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大通道和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交通是基础。

  为此,要进一步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成为面向东盟,连接西南、中南、华南广阔腹地,沟通泛珠三角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国际大通道和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这需要国家统筹规划,支持加快建设。

  其次,建议国家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产业基地。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建议国家在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上优先对北部湾经济区给予倾斜,在东部沿海重大产业的转移中向经济区倾斜,特别是要加快支持石化、钢铁、能源、林浆纸、海洋化工等重大产业及其延伸项目的布局和规划建设。

  第三,建议国家支持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建议国家支持广西引进国内外合作资本,整合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北部湾发展银行,支持建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更多企业发行债券,支持经济区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探索组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银行联合体等等。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崔燕】

全国6省份争夺第三个新特区名额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07-05-16 12:41:50

  一轮“新特区热”似乎正在各地蔓延开来。

  中国宁波网讯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并发展之后,目前,湖北、湖南、辽宁、广西、四川、广东等地区正在同时发力争夺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因为有别于1979年起陆续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人们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俗称为“新特区”。

  “我们已经提出申请,但还没有具体的计划。”某省一位官员向记者坦言,在申报的省市当中,虽然有些省份做了一些准备,但大多数省市还处在“观望期”, “先报名,后计划”的地方不在少数。

  专家坦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其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以“试验”的名义向地方让渡了中央的部分职权,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目前,在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由于国家暂时没有相关办法出台,所以各地最近主要是自行组织力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相关省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议案和提案,并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改革思路。其中,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地区有广西、辽宁、湖南和广州等地。

  广东:广州开发区升级为“新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佳隆

  2月28日,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广州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表示,广州开发区将积极配合广州市有关部门向广东省政府、国务院申报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下称“新特区”),争取省、市相关综合改革在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

  分析人士称,广州开发区一旦获批“新特区”,将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获得国家税收政策和资金项目的支持。

  4月13日,广州开发区宣传部一位姓林的处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就目前广州开发区申报‘新区’的相关内容和意向,我们还不能提供。”

  该处长还表示:“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薛书记的讲话提及相关申报‘新区’的内容也只有‘一两句’,如果要深入地展开式地了解广州开发区申报‘新区’的相关内容,目前来说并不合适。”据悉,早在2005年8月,广州开发区就已准备向国务院申请成为“新特区”。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是唯一个采用“四区合一”管理模式的开发区,所管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都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功能区。

  1月27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悦伦表示,广州开发区正在酝酿向北扩展,将北部现代生态农业园纳入开发区,广州开发区拟扩区的方案目前已经向国务院申请,等待审批。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以2006年为例,广州开发区以不到2%的面积,为广州创造了超过1/8的GDP,工业利润179.92亿元,占全广州市的40%。按照已出让工业用地面积计算,广州开发区是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工业区。

  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4亿元,财税总收入188.38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预计达30.25%,再度居国家级开发区之首。而此前的2004、2005年,广州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可支配财力、工业利润等五项指标,已连续称冠全国各个国家级开发区。

  辽宁:沈北新区由“省级”升为“国家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2006年12月,辽宁省经请示国家发改委同意,批准沈北新区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把这一头衔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的报告也已经送达国家有关部门。几个月来,沈阳市委常委、沈北新区区委书记王世伟成了“空中飞人”,他奔波在沈阳、香港、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之间,四块沈北新区的区域位置宣传板也跟着他随机辗转各地。

  《中国经济周刊》:沈北新区作为辽宁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半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世伟:取得的主要成效有:首先是建立了经济区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六大经济区,设立经济区管委会,协调管理经济区内部事务,按照新区总体规划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了监督服务体制。如建立了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健全“三局一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对项目和企业的全程跟踪服务,对招商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有力效能监督和科学绩效考评等;

  第三,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化体制。以“乡镇变街道、村屯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为主要内容,高标准规划实施,实现乡镇向街道质的转变、实现村屯的城市社区建制的改造、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全面过渡、实现农村向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认真解决好社会转型中社会保障、就业等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同时,新区还在土地使用和管理体制、外贸体制、科技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为推进沈北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中国经济周刊》:沈北新区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什么?

  王世伟:沈北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落实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按照“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沈北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应该说,沈北新区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周刊》:沈北新区申请新特区的优势有哪些?

  王世伟:首先,沈北新区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我们已集中培育发展了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光电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物流商贸、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和开发开放平台狠抓项目引进,各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

  其次,沈北新区已经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和社会事业体系。除近300平方公里的蒲河新城和60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子现代副城外,辉山科学城、虎石台职教城、道义大学城和新城子副城四大城市组团也在发展中;

  第三,沈北新区已经取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新区组建以来,全面总结和推广辉山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成功做法,逐步深化新区的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期待“新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许连宝

  目前,广西方面正积极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专家介绍,申请在经济区内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非常重要,如果获得批准,将可以在土地流转、金融、港口保税、通关便利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进行先行先试改革的权力。

  广西将如何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此,《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记者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王跃飞。

  《中国经济周刊》:广西何时提出申请新特区?准备将新特区设在哪里?

  王跃飞:在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代表团的68名全国人大代表及1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请求国家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国家经济开发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由广西沿海的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为主体组成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它既是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市场的门户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陆路大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枢纽。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特有区位优势出发,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决定把这一区域作为开放开发的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和加快发展,并与融入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结合起来。

  为此,2006年3月自治区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规划建设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重要资源整合和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等。 《中国经济周刊》:希望中央给予什么样的具体政策?

  王跃飞:首先,建议国家加快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大通道和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推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交通是基础。

  为此,要进一步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成为面向东盟,连接西南、中南、华南广阔腹地,沟通泛珠三角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国际大通道和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这需要国家统筹规划,支持加快建设。

  其次,建议国家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产业基地。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建议国家在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上优先对北部湾经济区给予倾斜,在东部沿海重大产业的转移中向经济区倾斜,特别是要加快支持石化、钢铁、能源、林浆纸、海洋化工等重大产业及其延伸项目的布局和规划建设。

  第三,建议国家支持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建议国家支持广西引进国内外合作资本,整合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北部湾发展银行,支持建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更多企业发行债券,支持经济区发行市政建设债券,探索组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银行联合体等等。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崔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