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蔡昉在题为《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报告中讲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已经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可能是在2009年,由此,我国城乡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对于蔡昉的结论,本网连线另一名研究该领域的社科院专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可能性不大。
该专家认为,劳动力供给过剩与短缺涉及到经济总量问题,是所有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得出肯定结论。劳动力供给过剩在“十五”时就已经出现,并将长期存在。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做出绝对的判断。该专家特别强调:我们应该相对的来看这个问题。假如从计划生育方面考虑,独生子女政策在农村能全部落实,得出劳动力短缺将在2009年出现有可能,但是事实上,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今年《就业促进法草案》的公布可以作为我国人口就业难的证明。
针对蔡昉关于我国城乡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预计,该专家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无人种。农村劳动力短缺实际上是劳动生产率过低的问题。比如,以色列、日本等国家的人均土地占有率不比我们高,但是科技投入大,技术含量高,成为粮食产出大国。
至于社会上出现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收入分配不均带来的,而不是劳动力短缺的信号。工资过低,产出不成比例,是“民工荒”出现的原因之一。目前社会上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级专业劳动力市场,直接与国际结合;第二类是熟练的技术劳动力市场,掌握一门或多门就业技术;第三类是初级劳动力市场。前两类劳动力市场在我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而第三类则供过于求。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属于第三类,所以城市劳动力过剩状况将在长期存在。(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