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受“新三座大山”所迫,已经有七成白领成为“过劳模”,这不能不说是公众权利贫困的体现。今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七成白领成为“过劳模”。
在这个日新月异、新词语频繁出炉的年代,“过劳模”应时而生了,比“劳模”多一字,与“过劳死”差一字,离两者都不远,端的是形象、传神。
虽然白领们是调查的对象,但应该看到的是,“过劳模”决不是白领们的专利,而是对众多劳动者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那些农民工以及蓝领们的生存状态恐怕不会比白领们更轻松,而往往只能是更加不堪。
“过劳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强度高、压力大,意味着身心俱疲、健康受损。毫无疑问,很少有人愿意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因此,当“过劳模”只能是被逼出来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当然,被逼也有不同的层次。一种层次是,非拼命工作、加班加点争当“过劳模”不能保住饭碗。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当下,资本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用人甚为苛刻甚至是无理,你不如此卖力他就会立马儿换人,而劳方却缺乏应有的博弈能力。另一种层次是,如今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公共品供应不够充足,住房、教育、医疗等的价格甚是高昂,成为“新三座大山”,许多人对未来不能产生良好的预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保障自己的未来,而当“过劳模”就是这种努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无论是哪种层次,都不能不说是公众权利贫困的体现。
与前一种层次相对应的,是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被虚置,是政府职能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工会等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无力、低效,是资本方违法的低成本。作为受公众委托的政府等有关部门未能依法充分行使权力,公众权利不可避免就会被打折。
与后一种层次相对应的,则是预算监督等缺乏刚性,政府预算未能实现归一化,不能有效控制政府花钱,导致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政府建豪华办公楼等奢侈浪费甚至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而这是以民生支出、公共品投入费用受到挤压为代价的。如此现实,更是说明公众的权利处于贫困状态,为公众代议的权力机关未能让权利充分伸张,政府及相关官员手中的权力未得到严密约束。
公允地说,“免于匮乏”作为一种权利未能得到有效实现,并非全是制度不完善、法治有欠缺等因素使然,其与我们仍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的现实也是密切相关的,这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来解决,但如何在发展中更好地让公众实现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只有让公众的宪法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免于匮乏”才会更快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