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宇
目前在甬创业的“海归”人数是642人,他们创办了248家企业,注册资金近3亿美元,年产值约200亿元。
这组数据在市政协委员徐国青看来,与宁波城市的地位还是不相称的。 “上海、北京吸纳的‘海归’数量达五六万人,在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城市创业的‘海归’也达数千。”徐国青认为,这种横向比较出来的“落差”,反映了宁波“海归”创业环境的某种缺陷。
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国家、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徐国青认为,任何政策重在落实,如果走形式,或者执行力度不够,加上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服务短缺,就会使政策文件的“受众度”和实效大打折扣。
而政府部门在产业引导上似乎也存在某种“缺位”。到目前为止,宁波留学人员投资项目的产业投向还比较单一,结构也不尽合理。除了制造业以外,物流、法律、信息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还很难觅“海归”身影。
“归国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少地方政府争夺的人才资源。能否吸纳更多的‘海归’来甬创业,对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提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国青说。
徐国青建议,政府部门应早日成立一个综合性服务机构,为“海归”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这样才能避免“有事无人管,无事人人管”的现象,让留学人员专心创业,而不是把大量精力消耗在“办事”上。
在政策的执行方面,徐国青认为,关键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执行力,扩大受惠面。可以借鉴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做法,对符合产业导向和相关政策的留学生企业提供创业基金、购买人才公寓、免税购车等优惠措施,并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宁波创业的留学生,非宁波籍留学生比例还不高,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宁波在海外的城市知名度还有待于提高。”徐国青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城市自我宣传力度,形成全方位吸引留学人员来甬创业的格局。
宁波已形成了宁波保税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开发区等三大“海归”创业基地,徐国青认为,在产业相对集聚的基础上,政府下一步要加强产业引导,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让更多的留学人员带着先进理念和创意来甬创业,投身于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各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