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通过日记记录自己参政议政的所思所感。今天,我们摘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写的部分两会日记。这些日记的重要性虽然赶不上两会通过的报告、法律、决议,但窥斑见豹,我们从中能看到代表、委员们情系民生、积极参政议政的精神。
还是要看看人民的表情
执政者,心里必须想着人民,要多看看人民的表情,想着怎样让人民化愁苦为欢乐
3月3日,北京下小雨。政协大会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走进大会堂时,我听到一个委员对记者说:“我们要多关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记者问这位委员有什么提案,他答道:“我有五六个提案,都有关民生问题。”记者再问,委员笑着离去。我想,这位委员的状态,大概是很多政协委员的状态。不少政协委员都有备而来,会前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准备好了提案。
政协委员的责任是什么?我想起了一位政协委员所说的话:“只要当一天政协委员,就要尽职尽责地反映民情,我最怕的是辜负人民的信任!”
去年的两会日记,我曾以《人民的表情》为题发过一点感慨,今年,我还是想重提这一话题。执政者,心里必须想着人民,要多看看人民的表情,想着怎样让人民化愁苦为欢乐。
中国人,别忘了读书
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不会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设立一个阅读节,实在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3月4日下午参加小组讨论会时,朱永新委员将他新写的一份提案请我联署。提案的主题,是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这个建议,他已经提了4次,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时,也是由他提出,我和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等人一起联署。
去年开会,国家领导人参加我们的联组会议,朱永新也在会上发言谈他的这个建议。今年的提案,是他第五次为设立国家阅读节呼吁。他的锲而不舍,体现了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执着,令人起敬。
中国是否有必要设立一个阅读节?我的看法和朱永新相同,我认为很有必要。设立一个阅读节,不是为了只是在过节这天叫人读书,而是在中国提倡读书之风。据统计,以色列每人每年读书超过60本,欧美很多国家的国民每人每年读书超过50本。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书几本呢?不到5本。我无法证实这统计是否精确,不过毫无疑问,中国人在读书上所花的时间,恐怕很少。
中国人历来崇尚读书,在国际竞争激烈的21世纪,更应该弘扬以读好书为乐的风气。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不会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前途堪忧!设立一个阅读节,倡导读书,提醒国人莫忘读书,实在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中国人,别忘了读书!
往孩子的盛器中倒什么?
青少年的思想,就好像是空的盛器,你往里面倒什么,这盛器里就会有什么
3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列席人大会议,和王安忆、张抗抗、贺捷生、陈燮阳等委员坐在一起说话,赵启正委员也来了。闲谈时,赵启正谈到读书,谈到青少年的文化素质现状。赵启正告诉我,前不久,他和北京的一批大学生交谈时,表达了一种看法,他说,青少年的思想,就好像是空的盛器,你往里面倒什么,这盛器里就会有什么。你往里倒可口可乐,他们就只知道可口可乐,你往里倒黄酒,他们就了解了黄酒滋味,你往里倒各种饮料,他们盛器中的液体就会变成鸡尾酒。这就是赵启正的语言,幽默生动,有想象力,也使我心生共鸣。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惠特曼的诗句:“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这和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个道理。
青少年的理想和信仰,青少年的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形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于社会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如果他们的前辈已经失去了理想,失去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那么,怎么能防止出现迷茫的一代呢?
大家都来想想,我们该往孩子们的盛器中倒些什么?
要说真话,为老百姓说话
我们国家大,任何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再难,也得面对,也得设法解决
3月13日,一位记者采访我,要我谈谈当全国政协委员的体会。我说,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当政协委员,使我得到一个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渠道,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当政协委员,也使我有了议政发言的机会,有了一个发表意见、传递民声的平台。我想,当政协委员,最要紧的,是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感,要说真话,为老百姓说话。
记者说,有人说,政协是说空话的地方,很多意见,只是说说罢了,说了也没用。我告诉记者,说政协是说空话的地方,我不同意。政协委员的很多意见,反映了真实的民意,很多建设性的建议被采纳,实例不少。有些意见,提得尖锐,让被批评者听了不舒服,这也是好事情。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让人保持清醒,这非常重要。在政协这个公开的议政平台上,有没有这样真实的声音,是大不一样的。有些建议,虽然暂时还没被采纳,但如果建议是合理的,对国家对老百姓是有利的,相信最终总会有结果。我们国家大,任何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事情,乘以13亿,就变得复杂。但是再难,也得面对,也得设法解决。
凭良心,说真话。我想,这是所有政协委员都应该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