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2007年,宁波市各级财政将把7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财力安排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相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弱势群体倾斜(4月18日《宁波日报》)。
7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投向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让群众从公共投入中得到实惠,体现了为民造福的公共投入基本理念。民生民本,国之根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最终都要落实为老百姓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而考量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有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一是口袋里的钞票是多了还是少了,二是公共财政是否投向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地方。
公共投入向民生倾斜,对一些官员的“GDP情结”和偏颇政绩观也是一个有力的矫正。这些年,有些地方公共服务增长与经济增长、财政增长呈背离态势。一方面是地方财力日盛,一方面又是公共品供给短缺。为什么“取之于民”却没有“用之于民”?其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官员急功近利,更愿意把投入集中在立竿见影的基础设施和行政管理费用方面,而非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
GDP增长本身不是目的,让群众感受到GDP增长的好处才是根本。对百姓而言,他们不仅需要GDP增长的精神自豪,更需要GDP增长带来的物质利益。今年两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应“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激起了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响。“共建共享”将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没有“共建”,无成果“共享”;不能“共享”,靠谁来“共建”?“共建共享”是一部鸿篇巨制,而公共投入向民生倾斜,恰也正是“共建共享”的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