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鄞州区1.5万名职业高中的学生将免交学费。这又是一个全国首创。
五年来,鄞州区在服务民生方面有多少个这样的全国首创?财政为此支付多少资金?鄞州区领导为什么要这么做?鄞州78万本土群众和65万新鄞州人,特别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还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在这五年中得到了多少实惠?连日来,我们在鄞州寻找着答案。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寿永年告诉我们,五年来,鄞州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8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达9400元,年均分别增长5.4%和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翻一番,达280多亿元。寿永年说,撤县设区五年来,鄞州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创优促发展,就是为了惠民富民奔小康,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包括新鄞州人在内的全区人民。
区教育局局长李永明指着一份调查报告说,就读职业高中的学生多是生活相对困难家庭的孩子,免交学费可以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让他们安心读书。毕业后还可以解决孩子们的就业问题,分担家庭困难。安置一个孩子,就是安定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鄞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千千万万的孩子和他们身后的家庭幸福。同时,这一举措还可以为社会培养输送急需的紧缺性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虽然推出这一举措,鄞州区财政每年要多掏出4000万元,但取得的绩效却是不可估量的。
当关注民生的理念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时,普及化、优质化、均衡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就成了鄞州民生的一大亮点。区财政局副局长岑卢艳说,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时,鄞州区都要保证区可用财政的60%用于民生。比如,为了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五年来鄞州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0亿元。新建、扩建校舍50万平方米,国家级职业高中、省级重点普高增加到6所,高中段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93%和43%,已建成省教育强区,所有乡镇、街道都创建为省教育强镇。为了让农村孩子能读书、读好书,鄞州区除对山区、半山区教师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到500元外,还于去年春季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该区还把外来工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统一规划,区财政每年专项安排资金400万元,设立流动儿童少年教育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外来工子弟学校建设补助和外来工困难家庭子女就学补助。
鄞州的经济发展了,群众的精神追求也随之提高,希望身边有更多、更好、更高档的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因此,区财政用于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全面发展文化事业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至今,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广场全面投入使用,创建村或社区星级文化宫248家,高标准建成省级文明城区,三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先进称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五处。多次成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下乡,去年开通的“文化直通车”已经下乡演出近200场次。梁祝传说、朱金漆木雕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一女篮主场落户鄞州,承办了一批重要的体育赛事,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2006年,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鄞州人民医院、鄞州第二医院和明州医院相继投入使用,是目前为止宁波市“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中率先建成使用的三项。区财政每年安排一亿余元用于卫生事业投入,有效改善农村医疗设施,84%的村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今年,区级财政2亿多元的医疗卫生事业预算中,有700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共享广泛社会保障
去年1月5日,鄞州区高山深处的横街镇惠民村,老人个个喜气洋洋。从那天起,鄞州区6万多名老人每月能领取80元至120元的生活补助金。去年所需总额约7413万元,今年每人又加了10元。这笔资金每年由区财政列支。国家老龄委有关领导说:“财政出资为生活没有保障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这一做法开全国先河。”
采访中,横街凤岙村81岁的徐友溪老人和他71岁的肢残妻子王瑞月连声说他们有福。老人说,他们老两口原来没有一分钱收入,现在每人每月有低保补助、残疾补助和养老补助,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也有810元。从今年元旦起,1.4万名像王瑞月那样的残疾人,尽管没有工作和社会保障,每月都可以根据残疾程度领取60元到200元不等的补助,被残疾人称为顶牢靠的“国家劳保”。以残疾人为主体的弱势群体生活保障和补助政策在全国又是首例。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农民就医的保障线。目前鄞州区农村医疗住院保险参保人员达到57.4万人,全区户籍人口参保率高达96%,该制度有效解决了户籍在本区的进城务工或自谋职业农民与失地无保障农民以及老年居民等“边缘化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去年5月1日起,鄞州区还将本区户籍的未成年小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至此,鄞州区城乡医疗住院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该区还不断提高农村住院医疗保险补偿水平,自2006年起,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逐年提高补偿水平,到2008年补偿水平将达50%。目前,该区的补偿水平已达42%。每年拨款600万元建立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农民三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今年开始,到农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参保农民,还可以报销15%的门诊医疗费。
“少盖一座楼,可以让多少农村老人受惠?”在鄞州区干部的口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靠着这样的政策思路,这样的真抓实干,不仅使徐友溪那样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保障,还使8万多位被征地农民普遍享受养老保障;20多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已经救助近3000人次;近3万失业职工获就业援助资金;4万多生活困难的群众得到慈善救助……一张比较完整的弱势群体保障网已在鄞州区显现。
鄞州区广泛的社会保障机制、良好的社会氛围,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贵州籍姑娘小李,几年前跟同乡到鄞州五乡打工,如今已在当地成家,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儿。她与丈夫在附近企业上班,公公、婆婆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一家人生活挺富裕。小李春节回家时,同村的姐妹纷纷要跟她来宁波。老乡带老乡,现在小李的工厂里不仅有贵州老乡,还有来自河南、江西、安徽等地的。
像小李这样在鄞州打工的外来人员,有65万多人。他们的孩子也在鄞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从去年10月开始,鄞州区12万名中小学生上下学基本实行公交车接送。公交专线车上的学生大多是山区孩子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弟。集士港镇的广德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老师陈益民说,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大多住得比较分散,听说公交专线开通了,家长们极为高兴,纷纷表示:“政府帮了我们大忙。”
老鄞州人新鄞州人,和谐相处;老城区新城区,融为同城。五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鄞州区走向城乡融合、社会和谐的脚印,清晰又坚定: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这正是推动鄞州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鄞州融入宁波大都市的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