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商报讯(记者许光亚诸新民)昨日,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宁波大剧院隆重开幕。宁波未来5年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之路,从这里激情起步。
过去3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1亿元,年均增长20%,进入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3%和12.5%,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
展望未来5年,宁波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6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全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将进一步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超过30000元和13000元;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备,生活环境将更加生态,宁波将建成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社会和谐进步,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宁波将全力做好十方面的工作。
今后五年全力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一批产业集聚区;继续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加快建设长三角南翼重要商贸中心,努力把东钱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创建30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实施“百万新型农民培训”计划;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
三是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东部新城、鄞州、北仑、镇海新城区等重点区域和十大功能区块建设,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加大南部区域统筹发展力度;编制实施市域总体规划,完善城镇体系,全市城市化率达到65%。
四是发挥港口龙头作用,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争取通过若干年努力,使宁波成为战略资源中转基地、重要石化产品生产交易基地;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全力建设国际性大港口;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象山港大桥等。
五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推动各类企业上市融资,争取形成“宁波板块”;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建成国际贸易平台,促进民营企业与国际资本的战略合作。大力发展“宁波人经济”,深度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六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制上的全覆盖;深入实施“安居工程”,逐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成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构建城乡“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和全民健身体系。
七是培育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宁波精神”,推进信用宁波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新闻发布和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机制;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八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力争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对重点流域和水源地的保护等。
九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入推进法治宁波建设;进一步做好“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地方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
十是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平安宁波”;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改进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加强收入分配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