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年初,中化道达尔在北京的两家加油站先后两次限时降价0.5元/升,为期12小时的促销吸引了千余车辆排队购买。有媒体说,此举撬动了国内成品油价格“雷打不动”的价格坚冰。本月8日19时许,国内某石油企业北京分公司旗下的近百加油站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汽、柴油让利活动,每升最大优惠幅度达0.2元。
长久以来被油价煎熬的中国车主们成了外资加油站的忠实拥趸,甚至有人在网站上留言:全球的石油商,我们热烈欢迎你们!
也许这正是“道达尔”们希望看到的,这样可以掩饰其“含情脉脉”的面纱下犀利残忍的逐利“鹰眼”和欲望难填的勃勃野心。读者们可以冷静想一想,如此小范围、短时间降价五角真正的受益人是中国的消费者么?是中国的能源市场?还是跨国巨头自己?
据报道,中化道达尔是一家有着法国头号石油商背景的合资油商。成立一年多来,陆续开设了自己的加油站,但由于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在市场上始终没有形成多大波澜。现在,他却凭这两次降价促销迅速“闻名于江湖”。中化道达尔仅以2家加油站各12小时的降价引起了国内油企巨头近百加油站长达一月的让利行为,不得不说是“四两拨千斤”的猛招。既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名,打开局面,又以极小的成本占尽了舆论先机。
国内油企巨头的“蛮横”让人诟病已久,在一家合资加油站的“挑衅”下匆忙接招,却又不由得让人担心为外资觊觎已久的国内成品油市场之国企危机。
道达尔是总部位于法国的一家石油垄断型巨头企业,多年位列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的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前十。虎视中国市场久矣,其经营、研发能力、石油探明储备量、获利能力都超出中国油企,缺少的只是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此次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的降价行为,不过是其投石问路的第一步。以道达尔等为代表的外资油企以此为手段,不断刺激国内成品油市场,在中国成品油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之后,他们的一举一动对中国的市场政策的影响将会更大。
而中国油企为此承担的后果则会更加令人不敢设想:1、零售终端可能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2、由此带来的开采、炼化业务能力的弱化,最终难免将对能源储备的掌控权拱手让人。当满街都是外资加油站的情景出现时,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更强大的由外资石油垄断的联盟或会形成。中国的消费者届时难免陷入更加“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境地,能源资源被瓜分殆尽,产业行业自主权尽在人手。这种“大企业单点降价---迫使某全行业降价---行业亏损---到大企业出手并购进而控制行业”的做法原始而屡见不鲜。
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其他行业已初现端倪。食品加工行业的高端领域据有关数据表明基本已被外资控制,装备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中外资搏杀亦险象环生。而我们的“垄断巨头”,还在“浑然不觉”中稳享巨额利润,并对消费者耍大牌,即便你说出大天来,他的身段还是那么高,服务还是那么让人难以恭维。
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为应对跨国竞争和外资冲击,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我们的企业保持一定的规模是必须的,无可厚非。可以说,“垄断”并不是目前我们成品油消费市场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在于,这些国内石油巨头们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仍自恃垄断老大,对市场、对消费者缺乏尊重,欠自律,缺少挖掘自身潜力和追求科技进步创新的内在动力。而之所以这样,作为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公民及其一分子的消费者,对他们缺乏有效监督及问责机制不失为其中一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有关管理部门在如何监管市场状况下的巨无霸国企方面也缺经验,在如何平衡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中央企业的战略布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持市场适度有益竞争与消费和谐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上,坦率地说实证经验也奇缺。另外,相关政策出台也有欠透明和缺乏广泛宣传与动员落实之处,油价有浮动空间竟被外资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公众,未免显得被动。还有有关规定指出,“成品油售零商可以在国家公布的中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8%”,也就是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时间上下油价差可达16%的幅度,这是不是幅度太大了呢,这切合实际吗,难免有鼓励价格战之嫌,从这个层面看有关跨国石油公司还真“顾全大局”,留了一手,没把政策用足,不然有关情形读者可以充分想象。
其实到底是谁在把中国成品油价格的水搅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关企业或部门自己如何稳住阵脚,把握机会,准确市场定位,提升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督、问责及监管机制。毕竟,一个健康、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对每一个消费者都很重要。(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