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棚户区、贫困生、征地补偿、抑制房价上涨……“这些词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足以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困的了解。”全国人大代表刘赐贵说。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民生”无疑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来自不同地区和界别,代表不同利益群体、阶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房价高、看病难、上学贵等民众每天要面对的难题表示关注、忧虑。另一方面,他们对温家宝总理在每年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这份被媒体称为“高度贴近民生”的政府报告中,温家宝提出要“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大力解决民生难题、方能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和谐发展。”高宝玉代表说。他特别提到温家宝在会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的古语“民为邦本”。“民为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经济近30年来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2003年后,更是连续4年实现10%以上强劲增长。同时,在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飞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土地征用民生问题上则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
“很多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一个危险期。中国政府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退兴衰。”高宝玉代表说。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就有可能出现贫富悬殊、失业增多、城乡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对正处于“一千美元关口”的中国来说,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矛盾之一。
“在经历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后,如何抒解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对管理着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挑战。”特意来从布鲁塞尔赶到北京报道两会的比利时记者卡尔·科泽尔说。
“确实要防止社会急剧变动过程中造成的阶层分化给社会带来的拉伤感,以及收入的‘金字塔塔底'阶层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失落感。”全国人大代表童海保说,“政府已经注意到在中国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同时,还存在‘矛盾凸显期'。”
细心的代表委员们发现,在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同时,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民生问题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涉及农村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在免费救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基础上扩大免费救治病种,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等诸多民生难题。不仅如此,“对既往提出的民生问题,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有所扩展。”青海代表马吉孝说。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报告的提法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这种制度。”他说。中央政府今年要安排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支出30亿元。仅马吉孝所在的平安县,13万人口中有一万多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新政策可以给3000多没有土地、没有职业、没有社会保障的人群带来基本保障。“有些内容真细。”来自辽宁的孙淑君代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棚户区改造”下面划上了杠杠。春节前,温家宝曾经专程到棚户区,给居民拜年,和他们包饺子。“棚户区中居住的是中国最为贫穷、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胡主席、温总理选择在大多数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时候探访西部贫穷省份、社会弱势群体,这样的行为本身就足以说明我们老百姓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这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说。
事实上,连续5年来,中国领导人的春节都是与各地的普通老百姓一同度过的。他们走向田间地头,和老农共话桑麻;走进校园,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走进洪水过后临时搭起的帐篷,走进边远山区低矮的草房,走进艾滋病患者的病房,走进水库移民的家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温家宝喜欢时常诵念一些中国古代诗人感怀民生疾苦的诗句。他要求各级官员应时刻将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这个不停创造着经济奇迹的大国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从对古代先贤智慧的提炼中,从对当前形势的冷静准确的分析中,手握‘民生钥匙’的中国政府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德国之声电台在报道两会的节目中这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