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学者提出2000亿元可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他认为,“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并且经过初步匡算,所需花费大概为1500亿~2000亿元”。
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对复杂,而又与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相关,所以倍受社会关注。尤其是去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之后,医保改革愈加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市场化”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医疗改革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人提出应重新采取计划体制下的医疗体制。
不过这位学者的观点,说中了前头,却猜错了结局。笔者赞同必须加速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的观点,但不认为2000亿元就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全民医保体系并不是一个钱的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个财政视角的问题。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社会医疗保障立法,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平衡医疗资源配置乃至配套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即使其中包括了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过程,笼统地给出一个金额,就将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全简单化了。这种看起来乐观的态度,恐怕会误导公众,并不利于推进我国目前困难重重的医疗改革。
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能够长久支持,得以良性循环的一个系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将医疗保障分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其中,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的基本医疗服务,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非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营利性医疗机构来提供。
也正是因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呈现出多层次的特征,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其中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可视为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品,甚至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奠基人马斯格雷夫的观点,免疫等服务属于“优效产品”。非基本医疗服务是私人品,既需要市场化的医疗机构以市场为主的方式来供给,也需要政府着力加强监管。而基本医疗服务介于两者之间,既有私人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也因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而具有公共性,这部分内容可以由财政支持,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疾病患者。
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基础医疗监管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财政投入不足岌待解决,医疗保险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不合理;而另一方面市场化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配套的制度不完善,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正如著名学者汪丁丁所言:“这场改革是双失灵,政府失灵,市场也失灵。”因为,在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中,需要市场完成的部分还应继续加大市场化的力度,加强监管和配套制度的建立,而不是假市场之名,行掠夺之实。对于需要由政府投入完成的部分,仍然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据悉,国家已成立了由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人们将拭目以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波网 保健 保险 成功 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