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工资条都能轻易搜到
网上流行“晒工资”
“男人的钱包、女人的年龄”被人视为现代职场中的两大秘密,不过在网络上,很多人正热衷于把自己的详细收入甚至日常开支都展示出来,网民们给它起了个生动的名字“晒工资”。
每到年初,“晒工资”的帖子都会大量增加,临近春节,“晒”年终奖更是一大热门。现在,登录一些门户网站和知名论坛,“晒工资”的帖子比比皆是,点击量和人气都极为可观。
各行业都有“晒工资”
在网上用“工资条”进行搜索,能查到将近200万个结果,其中不乏“跨国企业董事长女秘书的工资条”、“工作两年有车有房的理财开支”、“国家某部委公务员的月收入”等噱头十足的标题。
由于网上工资条盛行,有些网站甚至为此设立了“全国各行业工资大全”的专题,把四处收集来的工资条分门别类,做一番精心整理。根据其统计,教育、石油石化、邮政、公务员、银行职员等五类职业的工资条最受网民注意,这些行业的工资条点击量最高。
大多采用匿名制最有名的“晒工资”者要数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阿忆去年9月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工资条,称月收入总计4786元,不够日常开销,不得已要到处打工。这篇文章一周内引来近85万次的疯狂点击和超过4000条评论。
不过,像阿忆这样敢于实名公开自己工资的人并不多,大多“晒工资”的人都隐瞒了名字。现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苗丽萍2003年从北京一市属高校毕业,三年间已换了四个工作。每次换新工作,她都会把自己的工资条发到网上供大家讨论。至于匿名之下工资条的真实性,苗丽萍表示基本是准确的。
初衷五花八门苗丽萍把在网上“晒工资”的人分成三种类型:“炫耀型”,发帖人大多得意洋洋地摆出令人羡慕的工资条;“抱怨型”,发帖人列出微薄的工资单,表示对现在工作的不满;还有“探听型”,发帖人想借机了解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便今后跳槽时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咨询师胡邓表示,通常情况下,经常看工资条并发言的跟帖者,大多希望通过工资条给自己找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社会定位,或者满足某种猎奇心理。对于“晒工资”的流行,大家最好抱着一个平静的心态,只把这些工资条当成生活的调味剂就好。
相关新闻:
沪24岁女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前回到家乡上海,和许多同学一样经历了找工作的风风雨雨,在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可以依靠的情况下,也算是过五关斩六将吧,总的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后来逐渐把目光集中在了两个含金量较高的offer上:一个是位列世界500强的美资著名船公司,另一个则是上海某较好的系统的公务员。
最后,父母和男友一致强烈建议我选择公务员,也没太多犹豫,签了。(虽然我的大学同学都认为我属于比较开朗外向social的女孩子,可能更适合外企大公司的工作。)
工作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下面来谈谈我的收入情况和理财计划。希望大家能给我多提提意见和建议.
先谈谈收入情况:
一、基本收入
月工资:1158.9,公务员发13个月工资,合计1158.9*13=15065.7
(转正后大约在1500-1600,)按1550合计1550*13=20150
月公积金(个人加单位):212(少的可怜阿)合计212*12=2544
(转正后大概在250左右,合计250*12=3000
月奖金:1500(上海公务员第一年奖金是半薪)合计1500*12=18000
(转正后基数将变成3000)合计:3000*12=36000
第一年试用期基本收入合计:15065.7+2544+18000=35609.7
转正后每年的基本收入合计:20150+3000+36000=59150
二、补贴收入
此外还有一些补贴,试用期和转正后的补贴基本是没有差别的,大致包括:
每月饭贴:300,合计300*12=3600
每季度车贴:500,合计500*4=2000
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这四大节日各发过节费2000,合计2000*4=8000
每年的七、八、九月各发高温费500,合计500*3=1500
每年旅游费(报销):2000
每年健身费(报销):1500-2000,按1800计
全年全勤奖:6000
全年的补贴收入合计:3600+2000+8000+1500+2000+1800+6000=24900
三、非现金福利
非现金福利主要是单位不定期充值的联华超市购物卡,餐饮卡,牛奶票等,一年大概有6000左右。
追踪报道:
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王雨时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反腐倡廉应加强监管公务员中的高尔夫球运动会员。(见1月26日《现代快报》)
打高尔夫球是一种奢侈的贵族运动,一般人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对于工薪阶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连想都不敢想。
而在高尔夫球的绿茵场上,却经常能看到同为工薪阶层的公务员的身影,俱乐部工作人员更直言不讳,“公务员是他们很重要的客户群体”。这种现象正常吗?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就如同发廊之于“小姐”,牌室之于“赌徒”,高尔夫球场对于公务员来说,无疑于“瓜田李下”,同样是扯不清、理还乱的是非之地。
我们不妨先来算算这笔帐:一个人在正式打高尔夫球之前,要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培训,这期间每练习一场球,最低花费需300元;一旦正式打球后,各项费用加到一起,一场球没有3000元拿不下来;而办一个会员证,最便宜的也在3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每年照例要向俱乐部交纳的昂贵年费。
面对这组数据,相信不光是很多普通人要为之咂舌,那些活跃于绿茵场上的公务员们,估计也没几个能底气十足地说自己是在自费娱乐。一个靠工资收入过日子的人,别说是勒紧裤腰带也支撑不起如此巨大的开销,就是有了这样的收入水平,恐怕也要先考虑一家老小的生活,不会舍得将薪水全拿到球场上去抛洒。这里面有没有见不得人的猫腻,谁都心知肚明。
当然,不能说所有打过高尔夫球的公务员,就一定都与贪污受贿这样明目张胆的腐败行为有关,有些人之所以涉足球场,确实也是或应朋友之请,或受企业单位之邀,所持有的会员证也的确没有动用本单位公款,没有涉嫌职务犯罪。但这就能说是正常的吗?试想,如果你手中没有掌握一定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如果人家不是想从你身上谋取不正当利益,除非他这人脑子里进了水,否则,谁会心甘情愿地一掷千万金,拿自己辛苦赚来的银子去为别人的“潇洒”埋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公务员热衷于高尔夫球的背后,或多或少总能看到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幽灵。
在现实中,一些负有监督之责的部门总在抱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缺乏信息搜集和反馈渠道,如此,为什么不把监督的触角伸向领导干部的个人喜好上?其实,很多人在这方面根本就“不设防”,不忌讳“瓜田李下”,从成天抽百来元一包的“厅局级”香烟、动辄在豪华酒楼里觥酬交错、从头至脚一天一套名牌,到住宅装修争相豪华、子女读书纷纷出国、频频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等等。在这些个人消费行为中,又有多少是经得起推敲,是与自己的身份和收入相称的呢?
刚刚召开的中纪委七次全会强调,要重视领导干部的生活细节,从源头和细节上防微杜渐。从这个意义上看,将公务员打高尔夫球这样的“细节”纳入反腐视野,从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娱乐爱好中及时发现腐败苗头或线索,这对于反腐倡廉,纯洁干部队伍,确保公务员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