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建设和谐新镇海
为率先在全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我区发展史上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时期。
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临港型和都市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6年区属生产总值预计130亿元,四年增长166.4%;财政收入预计27.3亿元,四年增长206.7%,四年累计区属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60亿元;宁波化工区、经济开发区、机电园区等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承载空间,2006年区属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450亿元,四年增长281.8%;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30%;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港口物流业迅速发展,液化品等五大市场初具规模,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九龙湖旅游区建成并对外开放,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47.5亿元,四年增长141.7%;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粮食、无公害蔬菜、水果、花木等主导品种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有了新的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框架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累计引进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7个,招商引资综合排名位于全省前列,2006年进出口贸易额预计37亿美元,其中出口预计14亿美元。
大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镇海发展由县域型向城区型转变的理念和宁波市“中提升”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深化城区发展功能定位和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在全面推进“三带三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两中心一基地”的功能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发展规划,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拉开了大城区发展框架。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调整了新城南北区管理体制,完成了核心区城市设计及相关规划编制,建成了一批道路系统、管网系统、绿地系统和居住小区。老城改造有序进行,老城提升规划基本完成,推进了后海塘区块综合整治和招宝山景区的规划建设,完成了后海塘景观带、沿江景观带、城区主入口等建设工程,实施了城区低洼地危旧房屋拆迁改造工程和排污管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施了九龙大道、新城主干道、北外环镇海段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撤销了3个“四自”公路收费站,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车。进一步明确了蛟川、澥浦、九龙湖区块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促进了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的要求,部署和落实了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制了区域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加强了农村交通、卫生、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了省市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文化建设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绩
推进了商帮文化建设,镇海籍院士风采馆、宁波帮文化公园一期以及包氏故居、邵氏旧居、叶氏义庄等一批商帮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和修缮。加强了农村(社区)文化宫等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我区被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先进县区,后大街社区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和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镇海龙鼓》夺得了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澥浦船鼓获省群星奖金奖。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委在我区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了区新闻中心,开办了镇海新闻网,全面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成立了区文联。外宣工作取得新突破,扩大了镇海的影响力。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拓展,社区特色文化逐步形成,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论坛,招宝山街道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广泛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开展了“爱心城区”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区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有118家单位被评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