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5日,搜狐网、焦点房地产网主办的2007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揭晓了“2006年度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新闻事件”。以国六条、90平米细则为代表的房地产二次调控象一颗重磅炸弹席卷楼市,无疑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
2006年的宏观调控来得更加猛烈,回顾这一年,不少故事可圈可点,剔除掉那些昙花一现的热点事件,焦点房地产网整理出对楼市影响深远的十大新闻事件,它们依次是:
房地产二次调控力求精准,上海社保案掀起反腐风暴,房企掀起新一轮抢地风潮,商业按揭和公积金按揭封杀未封顶楼盘,江苏盐城公开房价成本清单勾起各地呼声,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破冰,房产转让环节频出政策,外资设限政策剑指高档房,限房价限户型的双限用地在广州首度开花,经济适用房回购一波三折。
以下是对十大新闻的详细解读:
NO.1房地产二次调控力求精准
时间:2006年5月17日
影响:国六条、90平米重磅炸弹席卷楼市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六条有针对性的措施,被媒体称为“国六条”。5月29日,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正式出台,业内猜测已久的"第二只靴子"总算落地。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比例须达到70%和营业税缴纳免税时限由2年延长至5年的规定。新政一出立刻震动全国楼市。
NO.2上海社保案掀起反腐风暴
时间:2006年7月17日
影响:“有染”开发商纷纷抛地自保
因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基金给民营企业家张荣坤旗下的福禧投资公司用于收购沪杭高速公路的权益,2006年7月17日,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及掌控社会保障基金的陆祺伟被双规,该消息一时间震动上海滩。此后一段时间,上海几大企业高官和相关人员纷纷落马,这起牵连甚广的重大腐败窝案、串案的黑幕最终被层层揭开。传闻中央调查组可能会对所有涉及从社保获得贷款的企业进行排查,并且要求各个获得委托贷款的企业尽早还款。在二手土地市场与社保基金案有染的开发商,迫于还款压力,开始抛地以求自保。
NO.3房企掀起新一轮抢地风潮
时间:2006年1月至12月
影响:新拿地规则扑朔迷离
对市场的乐观预期及对北京“粮票”不足的担忧使得各大地产公司开始抢拍地块,高价拿地的情景在全国各地上演,12月20日广州土地拍卖会上,南港投资公司以7.42亿元的价格拍得琶洲“地王”,楼面地价达到惊人的10037元/平方米,创下广州甚至全国土地出让价格的新高。地价推动房价的质疑越来越多,天价拍地成为敏感的话题,北京的土地出让方式也逐渐由拍卖转向招标和挂牌。然而随着附带回购条件的地块和很多标价最高者失意土地的情况出现,土地的新游戏规则愈发扑朔迷离。
NO.4商业按揭和公积金按揭封杀未封顶楼盘:
时间:2006年9月27日
影响:三年前的金融政策仍是最具杀伤力武器
叫停未封顶楼盘按揭被认为是今年最严厉的金融风暴。2006年9月27日,北京市银监局重申“凡是一手住房项目均必须主体结构封顶后方可发放按揭贷款”规定,并表示,如发现违规问题将严肃处理,主要责任人要就地免职。9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被严格叫停未封顶楼盘按揭,公积金贷款也未能幸免于难。约有七成新盘是未封顶的楼盘,预收款一直是开发商融资的重要渠道。不少感受到资金压力的开发商纷纷推出一次性付款的优惠,个别楼盘甚至能打9.1折。
NO.5江苏盐城公开房价成本清单勾起各地呼声:
时间:2006年9月26日
影响:房地产暴利引来千夫所指
2006年9月26日,一则消息将盐城市物价局推入公众视野:江苏省盐城市物价局悄然出台了国内首个摴俜桨鏀房价构成清单,这份清单涉及盐城市自2004年以来开盘的97个楼盘,由此再次引爆了一场要不要公开房价成本的争辩。呼吁者认为,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公开房价成本一目了然,公布房价成本有利于房价回归理性,同时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可以有效减少房地产市场的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反对者则称,公开房价成本实质上成为了一场宣泄愤怒的运动,此举违反经济规律,同时对房价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NO.6温州个人集资建房破冰
时间:2006年11月15日
影响:一场对开发商和高房价的恶搞在全国展开
2006年11月15日,个人集资建房在温州“破冰”,温州集资建房联盟在全国首次拿到土地,该事件被舆论赋予了打破房地产开发市场垄断的深意,亦被认为是终结开发商暴利成功的第一步。这一消息也无疑给各地集资建房的热心者以鼓舞,上海、大连、北京立刻显现“蝴蝶效应”,大连的热心者酝酿再次发起集资建房倡议,北京合作建房的发起人也迅速重新锁定目标、计划新一轮拿地,而上海,首个集资建房项目顺利启动。
NO.7房产转让环节频出政策
时间:2006年5月31日
影响:二手房进入多事之秋
2006年5月31日,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的免征时间由2年延至5年,随后,国税总局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11月,北京地税局提出从12月1日起开征二手房交易环节土地增值税1%,非普通住宅5年之内转让的业主须缴纳。二手房交易环节税费成本不断增加,各项税费成本加起来接近总房款10%,客观上对抑制房产投机起到一定作用,也对二手房产生影响,一家中介公司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市二手房的总体交易量创2000年来年增长率的历史最低。
NO.8外资设限政策剑指高档房
时间:2006年7月11日
影响:豪宅无奈“出口”转“内销”
2006年7月11日,商务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北京建委随后出台《关于境外机构、个人购买商品房签约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规定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时间一年以下的境外个人,不得购买商品房;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华侨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内限购一套自住商品房。在北京,大约1/3的豪宅被外籍人士购买。豪宅市场的销售备受冲击,某些豪宅项目的成交量惨降。开发商无奈将宣传重点转向国内客户。
NO.9限房价限户型的双限用地在广州首度开花
时间:2006年11月17日
影响:限价房引发无数购房期待
2006年11月17日,在广州大规模的卖地盛宴上,全国范围内首次以双限双竞的方式出让了金沙洲的四幅用地,以及花都一幅“三限制”土地,期待已久的限价房终于在广州首度开花。北京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北京国土局相继公开了12块限价房用地,然而由于限价房的购买资格、具体销售细则等配套政策迟迟未能出台,限价房用地至今未能入市,造成众多的购房者急切憧憬、持币观望。
NO.10经济适用房回购一波三折
时间:2006年9月30日
影响:政策变化体现民意
2006年9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在新规划中提到,北京将探索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内循环”的流转模式,即经济适用住房不得直接上市,由政府回购。该消息被焦点房地产网第一时间报道和讨论,立刻引发关注,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展开激辩。焦点网调查显示7成人反对回购。这一政策预期对二手经济适用房市场产生震动,经济适用房挂牌量上升,售价下降。11月3日,《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官方正式版本公布,其中“回购经济适用房”的字句被删减,改为实行老房老办法,新房新办法的人性化操作。
|